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科学的制造工艺标准,结合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搭配熬制,成就了“药膳鲜食汤”。“药膳鲜食汤”源于“药食同源”理论,即营养美味,又可“寓医于食”。
一、何为“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很难严格区分。
我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早在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就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了“药食同源”的思想。此后,在《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多本古籍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的中药药材,并对其原理和功效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和叙述。现代中医学中《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食疗专著同样证明了“药”与“食”相辅相成,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二、权威机构认可“药食同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在2002年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将87种物品的性质定为“即是食品又是药品”。此后在2018年,通过结合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综合考虑地方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第278号文件,又拟将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9种物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文件认可这9种初级农产品按照传统习惯使用是安全无害,且均具有药用功效的,建议食用时按照传统习惯和公示信息使用。
从现代观点来看,药材能否作食用,实际上取决于用量和来源。人们使用药材烹饪加工,主旨是从营养价值角度,进行膳食补充。寓医于食,称之为食疗。各地餐厅、食堂都有关于食疗药膳的产品提供。
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推行“药食同源目录”,也是为了引导大众加强对“药食同源”类物质的认识和使用。
三、药膳鲜食汤中的“药食同源”
中医认为,汤能健脾开胃、利咽润喉、温中散寒、补益强身。我国最早的医书《灵中枢•邪客篇》中就有治疗目不瞑的半夏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113个方,就有95个方式是汤液。
药膳鲜食汤是武汉大楚小汤实业有限公司依据“药食同源”的理论,由营养学者率先研发,集合中医、中药、中式汤的内在脉络关联,开发出的中式功能汤品。它依据国家卫健委推行的药食同源目录,严格遵循了食品安全法中初级农产品的使用标准,将鲜食汤与“药材类”的初级农产品(如天麻、当归等)按照相应的配方比例结合,制成具有色、香、味,且有药用价值的美味汤品。
目前,大楚小汤公司针对不同市场,开发出“汤厨娘”、“俏喜娘”和“V靓汤”三大系列50余款不同功能的鲜食汤汤品,全方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类汤品需求。其独特的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及科学的制造工艺标准,不仅能锁住汤品的营养及鲜味,更保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的是安全、放心、味美、物超所值的“鲜食汤”汤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6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