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苦于无法坚持,大家常常归结于自己意志力薄弱。
真是这样吗?那反过来说,能够坚持的人,就是意志坚定的喽?不见得。
为什么我们玩游戏,看小说,跟朋友聊天不需要坚持,可以常常自发进行呢?
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这些事不需要耗费意志力,有意思。而那些要坚持的事,常常是反人性,枯燥艰难的。
确实,简单来区分,可以这么说.
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如果一件事不需要耗费很多意志力,或者能让它变得有意思,我们就能坚持做下去呢?
当然是啊。
可能又有人跳出来:这跟没说一样,工作能变容易吗,学习能变得有意思吗?
答案是:能。
朋友,确实是有办法的。
1、 调整自己的成就目标
心理学上将成就目标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掌握目标,另一类是成绩目标。
简单来说,掌握目标强烈的人会关注自己是否提升了能力,克服了困难,精通了某种知识或技能;成绩目标强烈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展示成绩,享受受到赞扬而带来的满足感。
通常,受掌握目标驱动的人,会更加愿意坚持努力,也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件事很难坚持,请认真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并且以升级打怪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在取得进步后,认真肯定自己,以书面方式记录自己的进步,你会发现每一次挑战变得有意思多了。
学习中,这样做也很有效。原本孩子一个人枯坐桌前学习,百无聊赖,此时告诉他,根据记录,他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和效率在不断提高,鼓励他再次挑战。
挑战成功时,用兴奋的语气告诉他,你做到了,你比上次的记录又提高了多少多少,记录每次的成绩,让他能直观比较。这样,孤独而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自我挑战的游戏,乐趣会大大增加。
电脑游戏设计者非常懂得利用这个心理。游戏中会记录玩家每一次的成绩,并用夸张的语气和画面告诉玩家,恭喜你,取得了比上次更好的挑战记录, 以此来鼓励玩家继续。
有人会说:我是强烈成绩目标导向的人,最在意的就是获得成就得到别人的认可。怎么办?
下面的办法就是为你预备的。
2、 成绩目标导向者,学会绑架自己
对于成绩目标导向的人,需要考虑的是目标的趋向性。
人们不但渴望成功,有时更在意不要失败。
心理学上将目标分为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
依赖成绩目标的人,动力可能是取得成就,得到赞赏,也可能是避免因为成就低而感到羞愧。
坚持一件事情,往往是私下的行为,即使失败也没有外界给予反馈,所以常常随意停滞或者放弃。如果我们将这个行为公布于众,这个众,必须是有现实交往和粘性的关系,网上临时参加的社群,往往不能产生持久影响。
比如告诉以前的同学,或者现在的同事和朋友,然后用承诺以及对应惩罚的方式,来请大家围观,这样往往会促使自己努力坚持。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曾经说过:他的每天60秒纯粹是被绑架出来的,最初是只是好玩地试着录了一段,然后获得团队伙伴的关注和好评,接下来一星期再录,团队传播到同行和好友中,围观人群变成了上百号,大家都关注他们的更新,他们团队也就硬着头皮一期一期地录下去了。
很多公众号和连载小说作者都有这种经历,坚持写作又孤独又苦闷,但是总有一些关注的读者催更,这种动力能帮助作者们咬牙坚持下来。
所以如果决定坚持一件事,就在某个跟你很密切的小群体中做个承诺,为了不让自己食言蒙羞,你往往会咬牙坚持这件可能很艰难的事情。
3、 关注此时此地的任务
面对一件超出我们能力或者难度很大的事情,我们本能地,会心生畏惧和回避。
这也是为什么事情越困难,后果越严重,人们往往会越容易选择拖延或者放空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面对威胁和压力时,会有几种选择,战,逃和抽离,字面理解就是奋起面对,逃避或者陷入放空恍惚状态。
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想到整个过程,总是容易让人心生畏惧:“我需要每天去做,要坚持一个月,要坚持一年,啊……感觉遥遥无期。”比如写一本50万字的小说,想想50万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头顶。每个星期3次健身,想起来觉得自己的鸡腿都吃得不香了。
所以有时家长很不解,明明知道需要每天做好复习预习,才能获得好成绩,孩子怎么还会一边着急,一边坐在书桌前发呆呢?
但讽刺的是,我们又常常对于短期的坚持,有个不切实际的期待。健身一个月,就盼着有6块腹肌和马甲线,英语打卡30天,就希望自己能够流利听说。
我们容易高估一个月的努力,却低估一年的努力。
比起总是不断想到任务总量和最终目标的做法,我更提倡大家,关注此时此地的任务。
跑步就好好体会此时的奔跑,不用去管明天自己是否还有动力跑;复习就好好看今天这部分,不去管明天是否能安排时间,来完成下一章。
这样我们面对的压力,总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大脑也就不会出现面对强压时,逃避和抽离的反应了。
“坚持”这件事,我们给它赋予了太多沉重严肃的意义。
其实,它也不过就是扩大和丰富我们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举重若轻地面对,也许别人眼中的意志力高手就是你。
蛋总不是说嘛:人间不值得,朋友,不值得这么苦逼。那么坚持,也不妨轻松一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5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