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从11月1日开始下跌,一直持续到11月9日,多省份还是下跌趋势,只有几个地区恢复平稳,上涨地区只有两个,11日12日生猪价格跌幅增大。
北方低价猪加紧运往南方高价区,势必也会对南方猪价起到一点影响。猪价经过一周多的连续下跌,对养殖户产生了一定的动摇,生怕惜售压栏养成的大牛猪,会随着猪价行情继续下跌会损失更大。
所以养殖户恐慌出栏生猪愈演愈烈,大批集中出栏的生猪,使市场供应量猛增,再加上屠企借势有意压价,养殖户期盼猪价再次上涨难以实现,只好尽快出售压栏的生猪。造成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有几方面的原因?
生猪市场行情走势,难以实现养殖户生猪高价强势售出
猪价从11月1日开始下跌,效应性的带领多省份不同幅度的下跌,下跌省份多达23个,猪价跌幅达到0.1~0.36元/斤。
一周的猪价行情走势
11月1日全国生猪均价是40.88元/斤,较前一周跌幅0.19元,下跌率达到1.4%。2、3日下跌省份是最多,一直达到23个,全国猪肉均价是38.04元/斤。
截至11月9日为止,我国的生猪均价为39.04元/公斤,较昨日的猪价下跌0.44元,内三元和土杂猪均价为37.73元/公斤和37.07元/公斤,也是分别下降了0.30元和0.34元。全国的猪价全线飘绿,共有21个地区的猪价下跌,只有吉林的猪价上涨,其它地区的猪价保持稳定。
其中,全国猪价最高的地区是海南的24元/斤,最低的地方是云南的15元/斤,上涨幅度最大的地区是吉林的0.2元,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安徽的0.7元,其它地区下跌幅度在0.1~0.5元之间。
11月12日的生猪让人“焦虑”
11月12日,据中国养猪网主板猪价系统监测显示,今日全国生猪价格走势让人焦虑,生猪均价日跌幅达到0.37元/斤,全国近一个省份猪价上涨,其余均在下跌,主流跌幅达到0.25元美金,短短三天内猪价下滑了1.30元每斤,全线飘绿现象也维持了将近一周。
猪价格部分地区走势安徽,山东生猪价格继续走低,报价已经跌至18元/斤左右。浙江、江西、福建省猪价已经在20元/斤的水平线上摇摇欲坠,明天或将跌下神坛。两广地区的猪价跌幅明显。“高价缺猪”以被消费者打破。局地报价与前期差距较大。
小结:
随着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跌,养殖户惜售情节不在,屠宰场压价更加容易,北方运往南方低价猪受阻,高价趋势跌势汹汹,短期内猪价或难以再“抑起头”。
北猪南调的原因
北方、西北和东北的猪价始终是要比南方的猪价低8~10元/斤。主要原因有3点:
1.养成本
饲养的成本低,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仔猪的价格,仔猪的价格是随着能繁育母猪的数量和销售的价格,跟当地的销售物价水平是相持相同的。饲料的价格,北方的销售价格要低于南方的。经济作物像玉米,小麦麸皮以,及其它一些辅料,主产区都在北方,西北和东北,饲料所需原料的收购价格要比南方的低,饲料的销售价格就会降低。
2.繁育母猪数量的影响
猪瘟发生最早的地区是东北和北方地区,猪舍空间放置时间长,符合非洲猪瘟影响恢复间隔区时间要求,复养或补栏的时间早,仔猪转为繁育母猪数量要比南方地区的多,仔猪销售价格相对要低。
3.猪价跟当地的销售物价挂钩
南方和北方生猪和猪肉价格销售情况,都是要根据当地市场行情物价情况所定价的。每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层次不同,所定的销售物价不同,猪肉的价格是根据整体物价成本所规定的,两者之间有5一10元么的差距。所以,南方猪贩根据北方低价猪资源,运往南方销售,又加入一定的物流运费和各种费用开支。
总之,方从北方外调生猪,猪贩是有利可图,屠企也是有一定的利润点。一般两地区的空间差价利润减少,他们就会停止从北方往南方外调出远。
进入11月份,物价一直持续下跌,正赶上第2批补栏生猪售中销售的阶段。再加上今年下半年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遇冷,猪肉的销售量一直上不去,生猪价格下跌是必然的。但这种下跌调整只是暂时性的,遇到南方制作腊肉和春节消费量的增加,生猪出栏数量的减少,猪价再次上涨空间是存在的。
总而言,11月份的猪价对养殖户带来一定的销售利润损失,对消费者购买猪肉的价格还是维持在原来的价位,有些地区只是象征性的下跌0.5~0.8元,对消费者还是形成高价位的影响,他们还是没有积极购买猪肉的意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5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