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
有家长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新学年开学两个多月了,学校举行了两次大型考试,孩子的成绩不太理想。言谈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我可以感受到家长多少有点儿沉不住气了,甚至有点儿暗暗焦急的味道。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孩子中招考试时考了500多分,入班时去掉中招的“小三门”成绩,是30名左右。经过了两次考试,现在孩子的名次排在班里50名左右。着急是正常的!
之所以在这里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朋友遇到的问题,应该不是个性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应该也占有一定比例。只不过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和老师们交流沟通而已。
请输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想和家长朋友们说的是,从初中到高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转变、适应的过程。
所谓转变,指的是初中接触的知识很有限,知识的难度也不大;而到了高中,接触的学科知识多了很多,知识的难度明显加大,更何况知识和能力的衔接也存在差异:初中学习的大多是死知识,而高中则以能力的提升为主,因为高考考查的是能力,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所谓适应,指的是从初中到高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自制能力强、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应该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初中时完全靠老师管卡压,死看、死扣出来的那点儿成绩,到了高中,一旦要靠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那么,自制能力弱、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自然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和差异!
更重要的是,在初中的时候,孩子优秀或者很优秀,只是局限于一个乡镇的范围之内,“山中没老虎,猴子称大王。”而进入高中之后,在学校招生质量整体明显优于往年的大背景、大前提下,除了两个实验班,平均分配到14个班级的学生,呈现的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强中更有强中手”的激烈竞争局面!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家在努力,咱在混日子,咱的成绩怎么好于人家?人家在努力,咱也在努力,但咱的努力程度没有人家深,没有人家大,咱的位次怎能高于人家?
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课前预习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现行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是非常科学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只要认真去预习,至少40%的知识可以自行掌握!
预习之后去听课,掌握的知识意味着二次学习,可收到复习巩固之效;没有掌握的知识,自然成了听课的重点,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去听讲、去思考、去记忆。只有课听懂了,课后的练习、作业才能收到复习巩固知识、延伸拓展迁移,进而形成能力之效!
所以,我经常向学生灌输的一个思想是:预习比作业更重要!如果时间有限,宁可不做作业,也要认真预习;只有知识掌握了,作业练习才能高效,才有成效!
在众多的学习习惯中,虚心请教是最好的学习习惯!有句话说:“问题的积累或者失误的积累造成差生!”高中文理分科前,要学9门文化课,平均到每科的时间极其有限!如果预习环节、听课环节、课后复习巩固环节没有做好,出现了漏洞,遗留了问题,一定要做到堂堂清,、科科清、日日清!只有日清月结,才不会把问题积成堆,学习没有遗留问题,学习成绩自然优异!
但问题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预习的习惯!一是没有时间——时间都被各科作业挤占了!二是没有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而由于课前没有进行有效预习,课堂听讲效率较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但是,家长朋友们,过去的两次考试,成绩好的,要时时鼓励,借势激励;成绩暂时不太理想,也大可不必愁眉不展,甚至忧心忡忡!我们将孩子送来高中,目的是让他三年之后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三年,三十六个月,在校净时间也有三十个月左右!而现在,才刚刚过了两个月!两个月的成绩优劣,决定不了三年后的高考成绩!我为了帮学生树立信心,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哪怕你高中三年次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但只要最后一次——也就是高考成绩优异,一俊遮百丑,一切都妥了!
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阶段,拿现在的成绩、名次和初中比,没有丝毫意义,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这两次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更不能盲目攀比,给孩子人为的制造很大压力。那样,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压垮孩子的!
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考试成绩不允许公布、排名等等。因为成长比成人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成才比成绩重要!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成长了才能成人,成人了才能成才!
2017年冬,在县残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遇到了我的一位同行,非常吃惊地问她来干什么,她说自己也是残疾人亲友团的成员!然后她非常痛心的告诉我:她的弟弟本是一个非常健康聪明的孩子,就是因为在高中学习压力太大,把弟弟害惨了!现在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而爸妈年纪大了,照顾弟弟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她的肩上!这样说着的时候,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家长朋友,这样的结局,你想要吗?
面对孩子成绩暂时落后、不太理想的现状,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可以利用合适机会,心平气和坐下来,利用这两次考试成绩,和学生一起分析当前学习的得与失:特长学科有几科,薄弱学科有几科;有哪些成功的方法、经验和习惯,还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和短板;制约成绩提升的“瓶颈”,或者说关键因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只有辨证施治,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一说到学习方法,好多家长朋友可能认为,这是非常高深莫测的高大上问题,不是一般人三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或许还会想:俺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实,学习方法并不神秘,也不深奥,更不玄幻!我经常对孩子们讲:啥是好的学习方法?一切能够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态度和习惯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什么意思?
比如说,有个孩子以前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自由散漫,学习时间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有了改变:时间抓紧了,效率提高了,成绩自然上去了!那么,对这个学生而言,珍惜时间,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还有个孩子,以前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消极懈怠,聪明才智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做出了改变:态度积极了,学习主动了,效率提高了,成绩自然就好了!
您说,学习方法神秘吗?不神秘!
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认为,决定成绩的好坏,有三个关键因素——智商、基础和努力程度!智商是父母生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的,我们没法改变它;基础是你在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的,现在也没法改变了;唯一能够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努力程度!
智商不高、基础不好,这些都不可怕,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改变!
不要和我说你智商低,你家在哪里知道吗?智商低怎么会知道?来去的回数太多了呗!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智商高的学一遍就会了,咱智商低,就学上十遍八遍!不要说学十遍八遍没那么多时间!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这,就是努力程度了!
新安二高评价学生的基本原则是:“努力即优秀,进步即成功!”什么意思?
不论你成绩好坏,只要你真正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能够问心无愧了,那你就是最优秀的学生!
不论你的成绩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每次考试,自己和上一次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哪怕仍然是最后一名,只要在更大范围内是进步了,哪怕是进步一名,你就是成功的!
反之,即便你是班里第一名,在整个级段的名次如果不是进了而是退了,哪怕是退一名,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这次考试都是失败的!
对于班级名次靠前的学生而言,要想你在级段的名次如何;级段第一要想在全县的名次如何,全县第一要想全市名次如何;全市第一要想在全省名次如何!——没有这样的争胜之心,进取之心,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没有为实现这样的雄心壮志付出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你就不能算是真努力!
对孩子,我们就要灌输这样的思想!以上所说,不知您以为然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