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收藏起来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收藏起来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会本能的模仿并刻画在他们记忆最深处,伴随孩子的一生。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

一、身教大于言传,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模仿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特点,父母做什么孩子本能的就会去学习。以身作则的身教往往大于你的言辞解说,比如过斑马线,你给孩子说10遍、20遍还不如你亲自带他过1次马路,告诉他该怎么做?也许就是这一个动作就让孩子记忆深刻一辈子;孩子的不良行为也需要反思家长的行为方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一个影子。如果父母语言、行为、习质不良,那就很难保证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做到优良。

做父母,读书最重要。教育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宋人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更好的实施家庭素质教育,我们家长应先拿起书本,认真读书。《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说:“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这些话说得很有哲理。现在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不知道学习。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反思一下:你所要求孩子的,自己又做得怎么样呢?俗话说,“身传胜于言教”。现实中,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方面往往也能看到家长的影子。要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

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是认字、读书、数数等,教育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所以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就应在各方面成为一个良好的模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教育孩子,父母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待邻里、同事和社会的原则,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认识和行为。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修养,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和修养。比如父母相亲相爱关系融洽,脾气各方面都很好,那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也会平易近人。

二、和孩子一起学习,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不管在入学前还是入学后,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入学前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堆积木,如何去发散思维,让他知道怎么去和其他小伙伴玩耍,而不是去抢别人的玩具。入学后要引导孩子如何去合理分配时间,家庭作业该怎么去做,而不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孩子家庭作业做完了就拿来检查,发现不对的一边讲解一边就告诉孩子答案,虽然这样父母也负了责任,但是效果不佳,反而容易养成孩子不喜欢思考依赖父母的不良习}贯。

教孩子,兴趣最重要。要学会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生活中要学会鼓励和赞扬孩子,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当孩子无法解决时,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思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完成问题,而不是去告诉孩子答案。我们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找他的小朋友们玩耍,只要鼓励成功了一次,后面就会习惯成自然,孩子外出玩耍时就知道怎么去结交朋友而玩得不亦乐乎,父母只要在边上看着就行了。

三、父母应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在如今社会中,一个特别普通的现象便是外出务工人员很多,孩子往往是交给老人,甚至是托管,孩子的教育推给了幼儿园、学校,而自己因为要挣钱养家则管不了孩子。这不得不说是现如今中国的一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父母的一种无奈,也是不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吧!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将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在你外出务工时,就应该考虑孩子的因素,付起我们应有的责任。一个童年生活没有父母的孩子他的童年是不完善了,也许你问这些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会说:我想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身边。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四、和孩子做朋友,丰富孩子的情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对孩子的感情教育。如今的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才七、八岁孩子不但是位小钢琴家,还是小书法家、小舞蹈家等等,父母总是没有问孩子任何兴趣,就将孩子的周末玩耍时间给安排的满满当当,画画兴趣班、钢琴兴趣班、学书法兴趣班等等只要都给报名,在父母心中都是为了孩子好,即使是孩子哭着喊着不去,我们父母也会硬拉着去,还去骂孩子不懂事,我们真正的去认真了解过孩子感情需求是什么吗?父母应该将感情教育当作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认真的倾听孩子内心想法,即使父母想让孩子做什么也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对这项技能产生兴趣,这样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五、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首先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培养习惯要从父母最基本、最简单的细节做起,考虑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会本能的模仿父母,自然会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方面,父母要多思考教育的方向,如讲故事,渲染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引导孩子潜移默化的去学习,父母还需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细节中引导孩子,当孩子有不良行为表现时,要及时纠正,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17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