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伴君如伴虎,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这点在明代尤甚,为何朱元璋要杀掉一路走来的生死兄弟呢?
韩信在临死前曾这样叹息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汉高祖刘邦忍了一肚子的气,终究还是把韩信给杀了。但是流氓出身的刘邦和叫花子登天的朱元璋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朱元璋精心的杀戮可谓是两千多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为朱家天下举起屠刀
朱元璋马上得天下,算得上雄才伟略。洪武年间本是国家草创时期,新兴的文官集团才刚刚孕育,他们对以武将为主的功臣集团的制衡力量非常有限,如此一来能征善战的功臣集团就极大地危及到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史家通常认为,朱元璋的卸磨杀驴是为继位者扫清障碍,从而保持大明江山的稳定。
史书记载,太子朱标曾为太祖大开杀戒之事数次劝谏,没想到朱元璋竟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的行为进行了解释:“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意思是,我杀这些人就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
其实,关于功高震主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如此,只不过个人的境界操守不同,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上手段也就不太一样。如唐太宗李世民、汉光武刘秀几乎都没有杀过功臣,也很大度地允许别人跟自己来共享江山;而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堪称是个不错的典范;但若是遇到无赖出身的刘邦和讨过饭的朱元璋,那就只能认倒霉了,出身不同,格局自然也就不同了。
开国功臣屠戮殆尽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史料记载,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封了34位大功臣,其中李善长、徐达等6人为公爵;汤和、陆仲亨等28人为侯爵。
但是仅过几年后,这些功臣大多因各种原因翻船,德庆侯廖永忠因私穿龙袍被杀;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打而死;临川侯胡美因犯禁被处死;朱元璋的儿时伙伴周德兴因为儿子行为不谨被杀。至此,大明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
汤和独善其身
明朝建国之后,信国公汤和看出了朱元璋的心病,于是就顺水推舟以“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为由,主动交出手中的军权,并辞官回凤阳养老。汤和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发小,而且对朱元璋早年起兵有拥戴之功。
根据《明史》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正是因为汤和的激流勇退和机警自律才使得他独善其身。汤和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去世,是明初仅有堪称善终的老臣。
有人统计过,明初共有大小功臣81人,其中有三分之一被朱元璋直接下令处死或诛族,其他很多因为战死、病死或者是意外死亡,本人侥幸逃脱的大多数被死后追罪,儿孙家属被诛杀或流放。
然而,有一个问题需要各位看官一起探讨一下,朱元璋杀光功臣是为了给敦厚老实的太子朱标铺路,但是为什么他还把老四朱棣这么一个大祸害给留了下来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