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们满怀期待,为他们准备好来到这世间所需的一切,为他们的成长倾注无数的心血,为了让他们成长为拥有良好品行的人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拼命地工作,只为让孩子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学习各类育儿知识,只为把照顾得孩子细致入微…… 我们为孩子“计深远”的苦心,不仅是食衣住行上的周全,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灌输积极的人生信念。
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希望孩子能够成才,除了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外,父母更应该重视起对孩子品行的教育,重视孩子精神上的的培养与教育,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计深远”。
倘若一个孩子没有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的信念;不懂得在困境中拼搏的道理;没有不放弃、努力前行的意识,那我们传授给孩子再多的知识与道理也都显得苍白无力。
前段时间高考结束,十多年前那三个在街头擦鞋的孩子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8岁的姐弟三人今年高考全部取得了超一本线的成绩,大家记忆中的街头“擦鞋童”一晃已成为了大学里的高材生,姐弟三人的蜕变,让不少父母为之感慨。
2006年,5岁多的双胞胎姐妹蒋巧云、蒋玉娇和堂弟蒋仕杰家中突发巨变,失去了父母。他们失去了父母的爱,家中也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奶奶汪厚芳一个人的肩头,而她一个月300多元的工资,维持家中的生活已是举步维艰,想要养活几个孩子成人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交完孩子们的学费后就没什么钱了,有时全家人的午餐就是一大盘粉丝加一大碗胡豆,每人再来一大碗稀饭。晚餐,孩子们每人喝一小瓶甜奶,大人则硬捱着饿。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汪厚芳准备了简单的工具,走上街头开始擦鞋谋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和周末三个孩子也学起奶奶,拿起擦鞋工具到街边摆摊,帮奶奶减轻一点儿负担。
从上小学前到初中的十年时间里,街头擦鞋是姐弟仨不曾间断的“兼职工作”,那时擦一双皮鞋大概三元,他们和奶奶一起上街分开摆摊,周末一天能收入十几二十元,尽管钱不多,但也能贴补一点家用,而最重要的是“擦鞋”这份工作教会他们的人生道理,和对他们意志的磨练。
“做人,首先做好人”,这是奶奶汪厚芳对孩子们的第一条要求,其次就是要孩子们身处逆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做人要勤劳,虽然擦皮鞋辛苦,但我们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丢人。”
带着孩子擦皮鞋,便是汪厚芳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奶奶汪厚芳教育无疑对三个孩子的人生起了重要的影响。如果奶奶没有教会他们在困境之中也要不断拼搏的道理,任孩子如浮萍般虽生活漂泊的话,这三个孩子的人生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2011年9月,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这段传奇的锻造者就是屠呦呦。
屠呦呦刚刚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
就算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她还是坚持完成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而正是屠呦呦在年轻时就不断地坚持,在困难之中也从不放弃,才会取得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发现了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为全世界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如果屠呦呦因为困难就放弃了医学事业,没有坚持研究的话,这世界上要是去多少的生命呢?也正因她的坚持,她取得了成功,也拯救了无数生命。
“水滴石传,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邦邦的木头锯断?说到底这便是坚持与努力的力量。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中途却转学回国,由于从小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汉语教育,他在学习的时候很吃力,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但他妈妈并没有急着去责骂他,而是告诉他这个名次对他来说已经是很棒了,妈妈相信如果他努力学习,坚持下去的话,一定会考好。
假期的时候,小男孩很认真的制定了计划,每天认几个字、学几道数学题……从假期到新学期,小男孩一直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学习,没有因为枯燥就逃避学习,也没有因为贪玩就跑去玩游戏。一年下来,他终于在期末考试的时成为了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
没有人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因为小男孩坚持进步、不断克服学习中的难题,父母和老师都看在眼里,一天比其他同学多认5个字,那么一个月是多少?一年呢?
我们无法代替孩子去完成每一件事,不能也一辈子都守在孩子身边,只有当孩子学会自己去拼搏时,才会发现迎难而上的意义,因为这四个字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坚持前进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不论身处顺境或是逆境,都应该让孩子学会迎难而上,学会坚持。
马云作为如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头,谁能想到他曾在考小学时遭遇失败,后来中考的时候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高考时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也从未停止向前奔跑的步伐。
马云曾说: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尽管前路有无数的困难,可能面临无数的失败,马云还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其实孩子面对挫折是坚持还是退缩,便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许多天资聪颖、颇具才能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关键时刻他们放弃了,以致功亏一篑。
孩子的毅力是在与困难、挫折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许多父母心疼孩子,主动帮孩子铺平道路,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若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有所作为,那么,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一课,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形成自强与坚毅的性格。
努力这件事,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绘上何种颜色,他就会变成哪种色彩。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学习文化知识如此,其他事亦如此。
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有一期节目请来了几位当红明星和一个小提琴家。当小提琴家当场演奏了一曲旋律优美的曲子时,陶醉在琴声中的王迅,情不自禁也跃跃欲试,想要弹一首,于是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他拉起了小提琴,结果琴声一出大家都忍俊不禁。
原来,王迅小时候很喜欢小提琴,也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太难就放弃了,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强迫他继续学。正如蔡康永说:
15岁觉得游泳难就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很难于是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马克科姆在2009年1月提出了风靡全球的“一万小时定律。”他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大师的必要条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逃避了枯燥难耐的努力,长大后就只能空悲切,而孩子又怎会懂得年少时的坚持对他未来的意义呢?
所以作为过来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坚定信念,努力坚持。爸爸妈妈应指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制订短期或长远目标,想办法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学会不轻言放弃,学会坚持和忍耐。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指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童年的不幸也许会成就成年的幸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谚语道出了一个道理,即不利的生活条件容易磨练一个人不轻言放弃的意志质量,使之变得更成熟,达到成功之路。
结语:作为父母,与其每天拼命的赚钱让孩子以后的生活过得轻松一点,不如教会他们坚持不放弃,在困境中也要不忘初心、学会拼搏。没有人会知道孩子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当我们为孩子创造物质财富的时候,更要赋予给孩子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力量,才是让孩子日后获得成功的源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