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专家认为,在孩子的出生阶段,在婴儿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要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人这个世界中。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不是帮助他们来尝试融人这个新世界,来学习他们不懂的东西,而是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因为我们怀疑他们的能力。因为在我们的偏见中,我们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一种事情。
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如果帮助我们收抬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
大人们常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我们的每-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我们这么做就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有一种先人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做某种事情,否则的话,他就是太小,太缺乏能力,不能做这类事情。但是往往孩子在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我们却人为地推迟了他们学会本领的时间。并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经常对孩子指责、抱怨,要知道这恰恰是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进取心的做法,只不过我们没有及早发现罢了。
英国的父母不娇纵孩子,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从而增强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没有力量。所以英国人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有些时候应该不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因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英国人认为,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治愈的,而受了伤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是终身难以实现其真正的作用的。父母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应该放心让他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行”,这才是最重要的。许多父母总是以“你还小”为理由,拒绝或阻止孩子的独立行为,这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强弱是他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英国,欧美诸国均注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我们常常在欧美的文艺作品中读到这样的话,“孩子,你能行!”这是鼓励孩子充满自信,尤其在处境困难的时候,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