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育儿误区 | 快停下!别在这个年纪逼孩子“分享”

育儿误区 | 快停下!别在这个年纪逼孩子“分享”

我家孩子特别护着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的小朋友碰他的玩具,我们教他要学会分享他也完全不听,孩子这么自私,怎么办啊?

想必有不少家长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为孩子的“自私”而感到非常焦虑。但是,经过更多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发现,其实问题出在咱们家长身上,并不是孩子“自私”。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

在孩子4岁之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心理学上把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0-2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阶段,会慢慢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

2-4岁是孩子的物权敏感期,他会明白物品有自己的归属,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东西。

在4岁以后,孩子共情意识发展,开始愿意通过分享来促进人际关系。

大概从孩子2岁开始,他们会逐渐形成、发展“物权意识”,这个阶段,孩子的占有欲会非常强烈,他们愿意去理解“我的”,而不愿意去理解“分享”。这不是“自私”,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咱们家长在这个时候逼孩子分享他的玩具、食物,极有可能适得其反,还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等。

随着成长,孩子的社交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会逐渐发展、成熟,家长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自然就学会真正的分享了。

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请家长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作为孩子最信任的爸爸妈妈,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在这个时期更多地去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在教他分享之前,先满足他

在某个节目里,一对父母买了两份蛋糕回家“考验”4岁的大女儿——


在爸妈告诉弟弟买了新零食的时候,姐姐溜过去“偷”走了一块蛋糕,眼尖的爸爸发现后问她:“把水果给爸爸吃一块好吗?”

这时姐姐毫不犹豫地立刻一口咬下了蛋糕,生怕被爸爸抢走,而一旁的妈妈非常失望地胯下脸说:“总是这样(自私)。”

然而,正如节目中的教育专家所说:“你们无形中与弟弟站在了一边,把姐姐隔绝起来了,她的做法,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我们总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也是一直被反复赞扬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不是真的愿意牺牲自己的玩具去获得其它呢?

所以,即使是到了孩子4岁之后,鼓励、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也是要讲求原则的:

01 尊重孩子意愿,教孩子说“不”

“我要变成爸爸妈妈喜欢的样子”——这是孩子的本能。如果爸爸妈妈一直不分情形不论缘由地要求孩子谦让、分享,那即便很不情愿,孩子也会慢慢习惯按照爸妈的要求、喜好去做,而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教给孩子分享,是想让他从“分享”这个行为中感受到快乐,分享是发自内心的,分享的结果是他满意的,这才是真正的“分享”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零食分享给其他人,我们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让孩子知道:玩具和零食是属于你的,你可以自己做主,这一次不愿意分享的话也没关系,等你愿意分享的时候再和其他人分享。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说“不”,不要为了讨好、取悦别人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02 循序渐进,合理引导

在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分享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想法是:为什么要把我的玩具、零食分给别人呢?这明明是我的东西。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愿意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也许他也会跟你分享一个他的玩具,可能是你没见过、没玩过的哦!

以交换的方式鼓励孩子踏出分享的第一步,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千万不要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要懂得分享,把玩具给妹妹玩玩吧。”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分享不会轻易把他的玩具弄坏、分享是可以带来更多的乐趣的”。

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因为4岁前不愿意分享所以在长大后变成自私鬼的。不必因为孩子选择不分享而责备或惩罚孩子,但可以因为孩子勇敢地选择了分享而鼓励和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89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