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它可以保护我们免于危险,但是也会抑制我们的创造力和可能性。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恐惧!
见到老师的时候有时会恐惧!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啊?老师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算了,换条路走吧!
拿起书本需要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到恐惧!背不下去怎么办?记不住可怎么办?我可能就不是学习的料!算了,别背了,还是刷手机吧。
跟好朋友说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恐惧!她怎么对我的话没有反应?她是不喜欢我吗?还是因为她有了新的好朋友?难道我哪里做的不好让她对我有意见了?算了,我还是多讨好她一下,看看情况吧!
还不理我?我们的友谊完蛋了!
我们的头脑中会时不时的蹦出这些让自己恐惧和害怕的想法来,结果影响了我们原本要做到事情。
尤其是当我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时候,压力和恐惧就来了,可以说当人做出任何改变都可能引来恐惧和压力。今天张老师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内向高敏者》中关于面对恐惧的部分。
当我们恐惧,害怕的时候怎么办?方法如下:
一、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让我们平静心情,暂时脱离有杏仁体带来的强烈情绪。所以无论你当时多害怕,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稳定下来,你会发现思路和解决方法重新回到了你的脑海里。
二、直面恐惧
恐惧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行为治疗中有一种常见做法就是把恐惧的人扔到让他被恐惧的对象买面前,让他彻底被恐惧包围,杏仁体在20分钟之后就会十分疲倦,然后我们会发现:哦?原来危机已经过去,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了,否则这20分钟里,她早就死了。
恐惧就像龙卷风来的快,去的也快,有意识的体会这种情绪对我们有积极意义。
恐惧保护我们不陷入危险、不受到伤害,此时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让自己明白,面对无法预知的事物时感到害怕,是很自然的,有意识地思考我们所惧怕的,并非是一直恐惧或麻痹自己。
我以前因为没有背过书,被老师惩罚,所以特别害怕背书。现在当我一处于背书的情景之下,我立马就会恐惧,然后出现俄狄浦斯效应(想法会影响改变行为,从而使想法成真)。
我的恐惧源于事件引起的想法,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会检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如果有,我们会就会害怕,但是杏仁体常常只会检查到60%的相符性,就会发起警报,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理智上明明知道这件事不会对我们产生威胁,我们也会害怕。
过去没有背过的经验,让我担心自己背不下去,我越是担心,越是恐惧,杏仁体就觉得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内心越是烦躁,结果我更不想背,我可能就刷手机,看朋友圈去了。
我都没有背,后果可想而知了!
而直面恐惧就可以让我们发现,我们当下的状况是真的危险还是需要让自己面对问题,想办法解决。
三、改变语言改变恐惧。
我发现我对于背书的恐惧了,我面对它,可是我就是怕啊!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一种语言来自我说服了!
我们来看日常我们最喜欢用的两种无效方法:
1、俄狄浦斯效应:因为我们的想法影响了行为,最终导致了害怕的结果发生。
我好怕背书啊,我很害怕自己背不下去,结果真的背不下去了!
我害怕失去朋友,我害怕被朋友抛弃,结果真的失去朋友,或者被朋友抛弃了。
2、假大空的积极肯定:潜意识相信,理智不信也无法进行下去。
我一定背得下去!我是学霸!
我有很多朋友,我是万人迷!
之前很流行用积极的语言肯定自己,不过积极的语言并不是不符合事实的语言,理智根本不相信这种大话、和事实严重不符的谎言,所以也是无效的。
这个是时候最有效的更换语言的方式是通过语言弱化恐惧:
一拿起书本我就有点激动,我有点忐忑。
我知道自己有一部分是讨厌背书的。
当语言变了的时候,我们就会从恐惧和排斥,变成愿意试一试了,一旦成功的次数越多,恐惧越少。
四、引导恐惧,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知道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爷爷看到孙子这么害怕就安慰他道:“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我要是不幸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我要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
爷爷说:“孩子,那个时候你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呢?”
我们拥有平复恐惧,理智思考的能力,当我们不停的刨析问题之后,我们会发现恐惧是多余的。面对恐惧我们需要理智的分析情形,不要让感性决定行为,因为感性是摇摆不定的。
知道了上述步骤就可以控制恐惧了吗?
不!那不过是一部分,我们还需要打破恐惧的防护罩。
1、未知让我们恐惧,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
未知,变动让我们恐惧,不安,可越了解让我们害怕的东西,我们就越不害怕,越能有更好的方法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所以面对未知的恐惧,我们需要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越是了解自己恐惧的东西,我们越不会恐惧。
2、控制让我们安全,制定计划逐步试水。
思考,学习和了解了自己恐惧的东西之后,紧接着就是做计划和执行了。
《内向高敏者》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在书中写道”在森林中盲目行走,不如带上理智的地图,这样我们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前面四个属于具体解决办法,现在我们需要绘制我们自己的理智地图了。
还是以我害怕背书这件事情为例子,我害怕,但是我又不得不背,这个时候就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背诵的计划了。
我们从每日计划开始:
今天8:00-9:00背书。
走神、烦躁时的解决办法:
①自我提醒 ②思维阻断 ③把自己脑海中恐惧的事情写到纸上进行分析。
然后是执行,一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烦躁,恐惧,我们就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再次回归到背书这件事情上。
我们每天根据计划去面对自己的恐惧,逐渐锻炼自己的勇气,恐惧就会进一步减退。
3、寻找冒险的意义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说:”在生命中有追求的人能承受一切!“知道什么对我们来说意义深重,我们就能轻易战胜恐惧达成所想。
我们恐惧而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招不到说服自己必须做那件事情的意义,所以寻找自己努力的意义也很重要!
恐惧让人成长,否则我们就只会做对自己来说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会让我们有长足的进步,也只有恐惧才能帮我们感知风险,评估风险.最终挑战和成就自己。
滚蛋吧!恐惧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