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白岩松:请不要在给孩子减负了,后果很严重

白岩松:请不要在给孩子减负了,后果很严重

现在减负又成了现在的话题,社会关心,学校关心,父母更关心。

基本上每年都在说给孩子“减负”,减30年,但是现实却深深一个怪圈,越减负,孩子的负担就越重!


我的一位朋友还感叹道,以前五点放学,作业大概7点就能搞定,但是现在三点半放学,作业十点半都做不完,更不用说花的钱更多了!

其实,孩子是最不该减负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是家长,学习告诉你,孩子学习很累,要减负,不用升学考试,不用写作业,而且还能提前下课,假如你是家长你会怎么选?

A.如果别的孩子都去玩,我的孩子也去玩,结果都考60分;

B.如果别的孩子都去玩,我的孩子补课,结果,别的孩子考60分,我的孩子考80分;

C.如果别的孩子都补课,我的孩子出去玩,结果,别的孩子考80分,我的孩子考60分;

从收益角度最高来说,很多家长一定会选择B;

很多父母觉得,你们赶紧去玩,赶紧去减负吧,我的孩子不玩,要学更多的东西,因为这是拉开差距最好的办法。

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说好的一起减负,一起玩,怎么都悄悄跑去补习了。

蓦然回首,我的邻居牵着孩子,正在学而思的门口。

减负的结果就成这样:国家减负——家长为了获得优势,增负——孩子累——国家再减负——家长再增负——孩子更累。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家长,学校一补课,他就去教育局举报,学校作业多,他也举报,很多家长以为他是为孩子好,其实是他背后还带着孩子去上补习班!

而他的想法有点变态,就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对方落后,自己的孩子就能走在前面。

其实,人性都是趋利的,都希望自己好,别人差!

其实,这背后的实质性的原因是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太稀缺,上升的通道太狭窄,要想获得更好更多的资源,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是唯一的办法,这是社会的法则,也是教育的法则。

而减负,只会让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现有体制下,读书,是普通孩子最好的出路,能在高考的独木桥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风险最低,也是成本最低的一项投资。

就拿招聘会来说,有HR直言,在招聘的时候,他们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问学历,也不会问学校,在面试的时候有说有笑的,问的问题也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在招聘会结束后,他们会带走所有的名校学生的简历,回去后再进一步的筛选,但是那些非985、211的简历,他们都是自己扔进垃圾桶里,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你可以抱怨,你可以控诉,但是现实却是,你可能因为学校的原因而痛失更多的选择机会。

最后也不得被迫谋生,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公司,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

当然,你也有可能通过其他的渠道,付出更多的汗水,这样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听过一句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而现实的逻辑也很简单,成绩意味着你能否考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这也意味着在毕业的时候,你能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迫谋生。

钱文忠说过:“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虽然说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但是它也不是最坏的。”

减负,就意味着减分数,意味着你可能落在别人的背后,意味着你考不上好的大学。

减负,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选择的机会。

其实,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里走出来的,从来就没有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道路,你在读书时偷的懒,社会也一定会加倍偿还。

当然了,除非你又足够的资本,足够的储蓄,让你的孩子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其实生活不易,事实也更是如此,如果要想超过别人,那么你就一定要付出超过常人八十倍的努力,你觉得读书很苦,但是在别人眼里,都只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如果可以,我相信每一位家长让孩子可以在家天天看熊出没等动画片,但是,在现有的机制体系下,谁能给他们一个有保障的未来呢?

就像白岩松说过:“没有高考,你拼的过富二代吗?”

除了父母,谁还会真正关心他们的未来呢?对我而言,教育从来是件不敢放松的事情,因为我不希望在不远将来,他们要被迫谋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49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