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人们总说,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为孩子提供温暖的条件。父母是决定着孩子是否愿意回归家庭的重要因素。
有的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环境充满爱意,孩子生活幸福;有的父母情绪阴晴不定,说不准哪个节点就会爆发,孩子在这样的情绪折磨下,生活也会很痛苦。
易怒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别让孩子为大人的情绪买单。
一条“易怒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这样的词条挂上了网站热搜榜单,网友点击量和回复评论都异常热门。好多网友都备受父母的坏脾气的困扰,纷纷写下评论表示共鸣。这个词条中显示的是一名国外的心理医生,对处在这样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的一个采访。
文章中被采访的人很多,写下的答案也都很令人心疼。父母情绪的失控是一时的,但次次失控所带来的影响,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无一例外,这类孩子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明明是父母犯下的错误,影响最深的却是自己。
明明坏脾气的是父母,为什么受伤害的却是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因此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从出生开始,家庭就是孩子接触的初始环境,所有的情绪都暴露在这个环境中,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家是一个私人又特殊的存在,孩子越是在家庭里受到的影响,越容易放在心里,不与外人言说。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直面家庭的真相,就是意识到内心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理解接纳,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和父母的关系。
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天然的最高地位,在父母情绪失控,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并不会去反抗。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所作所为是有原因的,这种天然的权威感让孩子反过来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父母才会大发雷霆,是不是我又惹父母不高兴了,父母才会在一瞬间变了脸色。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离异家庭中,最愧疚的反而是孩子的原因。父母情绪暴躁易怒,为了照顾父母这种“情绪脆弱”,孩子不得不变得小心翼翼,充当那个“道歉者”的角色。
在父母易怒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成什么样了?
在国外这个心理医生的采访中,归纳了在父母易怒情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共同点,每个特点都能够引起网友的共鸣。
不断道歉;想得太多;特别害怕让别人失望;控制欲;照顾所有人;很难做出决定;忽视自己的感受;永远取悦别人;永远觉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没有安全感;觉得别人的行为总是有深意的;拒人千里之外;很容易玻璃心;帮别人收拾残局;善解人意。
这是受访者中被归纳出的15个相似点,仅仅是父母的情绪,孩子就要为此承受如此大的代价,性格发展遭到很大的影响。
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敏感
每日在父母捉摸不透的脾气下,孩子时刻都要保持警惕,害怕触发到父母的发怒开关。受访者在文章中表示,活的小心翼翼,这让他变得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别人共事。甚至夸张到跟别人一起做事时,紧张到不能看到别人看表,这个很平常的动作都会引起他的恐惧。认为是在表达不满,随时想要打开自己的道歉开关。
过于敏感以至于太看重别人的感受,自卑到失去自我,困于不能达到所有人满意的痛苦情绪中。这是父母的坏情绪给孩子造成的最大的坏影响,没有自我。以至于出现迎合的心理,想要照顾周围所有人的感受,又因为做不到而感到痛苦。
自卑和敏感是人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但如果持续性的,长期无法走出这种心理困扰,就会形成一种创伤,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这本书中,就着重提到了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所造成的伤害。其中就提到,家庭之中,父母就是那个播种情感的人,有的给孩子种下的是爱和尊重,而有的给孩子种下的,是恐惧或是负罪感。前者孩子会带着爱健康成长,后者孩子被这种伤痛困扰整个成长过程,甚至一生都将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
孩子小的时候,这种伤害造成的是性格发展上的影响,等到成年,这种伤害带给孩子的就将是工作、成家上面的困扰。生活和人际交往都会受到在原生家庭中,父母行为造成的创伤。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已经深入到了孩子的性格之中,造成的伤害也是不自知的。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可大可小,但情绪暴力是长期的,也是反复的,积攒到一定程度足以对孩子产生重创。令人失望的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意识不到自身行为的不妥。
为人父母,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在这一点上,和孩子一样都属于“新手”。只有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对孩子的伤害,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尽量减免对孩子感情上产生的伤害。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让孩子为大人的情绪和行为买单。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