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这个所谓的穿越者、改良者,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无尽的骂名。他那所谓的改良,也只是一个野心家的空谈和妄想而已。王莽能够操纵西汉朝廷的朝政大权,直到最后铤而走险悍然篡夺汉朝皇权,都是这位野心家“苦心经营”的结果。
王莽能够操纵西汉政权的特殊时代背景
王氏家族属于西汉王朝后期的世家大族。这个家族的人长期掌握朝廷大权,自从汉成帝刘骜当上了皇帝开始,朝廷大权便被外戚王氏家族操纵了,先是大司马、大将军王风掌权,王风死后权利被王音掌握,王音死后掌权的是王商。王商之后,权利落到了王莽的手里。从这个发展轨迹来看,王莽最后能够掌握大权,与其家族长期以来掌握朝廷权利,并善加经营是密不可分的。
王莽获得的时机也是比价有利的:就在汉成帝刘骜驾崩之后不久,继位的汉哀帝也一命呜呼了。公元1年,皇帝大位落入了年仅9岁的汉平帝手中,虽然汉平帝继承了汉朝天子的位置,可是一个年仅9岁的皇帝又哪里有什么权威和号召力呢?因此实际权利是被王莽控制的。而且王莽这人颇有伪装功夫,经过了一番包装之后,王莽竟获得了朝野之中的交口称赞,太师孔光居然把王莽视作“当代周公”,把王莽比作了辅佐周成王安定天下的周公姬旦!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莽这个外施仁义、内藏祸心的野心家和投机客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平帝继位后,汉朝一时之间面临着主少国疑、政局不稳的态势。为了安定人心,确保刘家天下不变姓氏,贵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把安定江山社稷的希望寄托到了王莽的身上。也因此王莽一时之际风头无两、身价倍增,成为了汉朝群臣所瞩目的焦点,王莽也因此而得以受封为“安汉公”,被朝廷树立为楷模。一时间向安汉公学习、向安汉公致敬的呼声响彻朝野,波及八方。
王莽称“假皇帝”的动机以及其中潜伏的危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王莽在骗取了朝野上下的支持以后,逐渐在得意忘形之下暴露出来他那野心家和投机客的真面目。逐渐把自己树立成为一把名不副实的“道德标尺”和忠良典范,其野心和权利欲也随之而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严重到了什么地步呢?有一名句可以概况: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到了此时,王莽已经成为了汉朝的权力核心,就连太皇太后也拿他无可奈何。
不过也不是没人察觉不到王莽重权在手之下,所隐藏的严重危机。王莽的亲生儿子王宇,就察觉到了潜伏在王氏家族荣耀光环之下的莫测危机!毕竟当年霍氏家族因弄权而遭灭族的血泪教训是极为惨痛的!然而王莽却不顾王宇的苦口相劝,王莽是任凭前车倒了千千辆,任由烈马自狂奔!王宇见劝不醒权欲熏心的父亲,竟暗自和汉平帝的母族卫家暗通款曲,试图让卫家从王家手中分得权力,以便为王家分谤并承担风险。
哪知王莽得知了此事之后竟为之勃然大怒,怒骂自己的儿子背叛自己、背叛家族,简直是家族败类!于是在一怒之下竟然把亲生儿子王宇给弄死了,所谓虎毒不食子,这句古语在王莽这里可是行不通滴!王莽信奉的可是虎不食子非真虎,自古无毒不丈夫!既然儿子都可以成为了王莽夺取权力的牺牲品,那么自然那可恶的卫家就更不可以全身而退了---王莽竟下令把卫氏全族诛灭!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案,迫使其他潜在反对者不敢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就这样王莽以亲人和他人的鲜血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汉平帝不可能永远只有9岁吧,他终究是要长大、懂事的。王莽杀害了自己母族的事,始终成为了平帝的一块心病。平帝曾经为此事而表现出来对王莽的不满与怨恨,不料却被王莽安插在宫中的心腹获知,而随后王莽自然也就获知了这个危险苗头!心狠手辣的王莽又怎么会给平帝留下反击报复的机会?既然平帝不甘心做傀儡,还要为自己的母族报仇,那么就休怪我大忠大义的王莽翻脸无情了!于是王莽便派人毒死了平帝,消除了这一祸患。
王莽在害死了汉平帝之后,又从汉室宗亲之中找到了一个小孩子立为皇太子,号称孺子。而王莽一党则向太皇太后提出为了维持朝廷的长治久安,不如干脆立安汉公王莽为“假皇帝”,代为处置政务,等太子长大以后再归还大政!在王莽党羽的蛊惑之下,太皇太后只得同意由王莽继位为假皇帝。从此以后王莽距离登上真皇帝的位子,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王莽登基建立“新朝”以及他的胡作非为
王莽的野心并不会一直没有人发现,他的伪装当然也不会一直把世人蒙在鼓里。就在王莽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试图一展“政治才华”的时候,有人向他发难了---忠于汉朝的东郡太守翟义,号召汉室宗亲和忠于汉朝的忠臣义士,一道起兵讨伐王莽等乱臣贼子。一时间竟然召集了10余万兵马,声势造得很大,而且关中豪杰霍鸿等人也群起而响应之。王莽在一时间也被这汹涌的反对势力给吓得够呛,一面慌忙调兵镇压,一面仿效周公制作《大诰》,声称要把权利交还给孺子刘婴。
但是随着反对力量的被镇压,王莽面临的危机似乎过去了。于是王莽的自我感觉又变得良好起来。他认为自己还是顺天应人的,是得到了朝野内外的广泛支持的。因此似乎更进一步的机会已经成熟了,由王氏取代刘氏统治天下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所以王莽开始要做真皇帝了!他一面广泛为自己取代刘氏称帝制造舆论,一面加紧了抢班夺权的部署。随后在一般党羽的支持下,王莽成功的迫使势单力孤的太皇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于公元8年自己登基加冕做了皇帝,国号为“新朝”。而那位孺子刘婴则在被王莽利用了一番之后,乖乖的跪地向王莽称臣了。
王莽在得意洋洋的开创了新朝以后,觉得自己应该做出一番不同于以往历代皇帝的整治作为。于是一番复古改制的大幕就此拉开了。那么王莽这位曾经的“西汉周公”究竟要改些什么呢?其时也没有什么新东西,完全就是把早已被历史淘汰了的东西在重新捡起来。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是:1,把全国的土地改称王田,不许私下交易。2、奴婢也改为私属,也不得买卖。3、利用朝廷权威管理全国物价,垄断盐、铁、酒的经营权,将铸币权收归朝廷。4、征收山林湖泊的税赋。5、改革币制,取消使用已久的五铢钱,改为使用大钱。
其实也应该看到王莽的有些改制内容也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确有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不过王莽却着实是一位善于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不成功政治家,他找到了一些西汉末期朝廷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却并没有同时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因此他的改制无论是为了争取人心支持也好,还是真心实意真的想要解决社会问题,都注定只是其一厢情愿地空想,是注定无法成功的。
王莽的“王田”设想 ,是企图解决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阶层大量占据土地,而广大百姓却无地可耕的矛盾 局面,试图化解社会冲突和尖锐对立。但是这却严重打击了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们的利益,因此受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这也动摇了王莽的统治基础。而那些并没有从王田制中获得实际利益的人,当然也会对王莽产生不满和怨恨,造成的结果就是王莽成了众矢之的!
更为要命的是王莽的改革币制,强迫人们把五铢钱换为大钱使用。而王莽发行的所谓大钱却是有名而无实的,它的重量要远远小于五铢钱,但是却要一枚大钱当做数十枚五铢钱来用。这就不是什么改制了,简直就是明火持仗的在抢劫民间!此举使全国上下无一人不遭到损失---钱多的多损失,钱少的少损失,暂时没钱的因为终究还是要花钱、用钱,所以也还是早晚要遭受损失。王莽此举做到了养肥他的新朝政权,但是杀鸡取卵的后果却是造成了新朝举国臣民和他的离心离德。
至于王莽的其他改制措施,多数也没有发挥出正面的积极作用,只起到了引发臣民和他的新朝政权离心离德的效果。而王莽呢,一看到复古改制遭受了阻力,推行不下去了,就连忙下令停止,王田制到公元12年就废止了。这种做法就更是削弱了新朝政权的权威,使得其统治基础受到了动摇。就这样王莽的复古改制成为了摧毁其统治秩序的推手。王莽的皇帝大梦,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和反对。
王莽的穷途末路及其覆灭
就在王莽的胡作非为埋下了足以动摇新朝统治基础的定时炸弹以后,天灾也不合时宜的降临了。公元17年湖北大旱,百姓随之饥寒交迫,无以为生。饥民们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下,被迫起来反抗王莽政权。他们在王匡、王凤(他们不是王莽的亲戚)的带领下以 绿林山为根据地,起兵以武力对抗新朝的暴政。这支队伍的发展很快,不久以后就连原西汉皇族刘玄、刘秀也加入其中,借机图谋重兴汉室。
而另一支以山东琅琊人樊崇为首领的赤眉军,也在公元18年起兵反抗新朝政权的统治了。从此以后王莽政权,就陷入到了难以自拔的应对日益声势浩大的起义军的困境之中,其统治基础也随之日益削弱,其统治秩序也随之而日益遭到破坏。在起义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新朝的地方实力派逐渐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彼此之间割据混战。
公元23年10月,绿林军向长安挺近,准备给王莽的新朝政权以最后的致命一击!恰在此时,早已不堪忍受王莽新朝暴政压迫的长安百姓,趁机发动了反对王莽、响应绿林军的起义。在他们的配合下绿林军得以迅速攻取了长安!而此时王莽却在一些死忠粉的簇拥下,逃到了四面环水的渐台之上,似乎还在期待有什么奇迹出现。最后渐台被起义军攻克,王莽也被愤怒的人们处死了!短暂的新朝历史也随之而终结了。
或许王莽会发问:“我当几年皇帝不行吗?”而臣民们会说:“我们都被你给害惨了,快下台!”王莽原本是可以成为维护汉朝统治的权臣的,但却因为野心的膨胀而走上了篡汉自立、胡作非为的·道路,最终落得个以乱臣贼子终其生的可耻下场,真是既可耻又可悲。
(图片来源于东方IC)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