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如今的孩子就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家里人都护着。熟不知,如果总是对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教育",可能不但孩子大了不能面对困难,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会养成成日不愿意思考的"无脑族"。
我们把这种孩子的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其实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平日是看不出什么影响的,但一旦孩子遇到问题,就会马上暴露出这种父母平日教育的"陷阱"弊端,伴随而来的,是孩子思考力的缺失。
直升机父母带来的五个陷阱
- 救援陷阱
当一个孩子遇到麻烦时,他的父母会很着急,迫不及待地想为孩子解决问题。举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因为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他妈妈打电话给老师,问他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回答说:努力学习。母亲焦急地问能否有别的方法给孩子加分。老师回答:不能,接着妈妈又只能回到问题的开头:怎样才能提高我孩子的成绩?老师不得不再次回答:努力学习。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是妈妈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试图为孩子解决问题。她只考虑如何提高分数,而不是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树立责任心。这便是家长给孩子带来"救援陷阱"的体现。
- 急性陷阱
为了孩子快速的发展,父母尽最大努力与时间抗争,一刻也不能耽搁。他们希望孩子们的要求能立即得到满足。这种行为导致大多数孩子不愿等待。
相信很多家庭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总会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妈妈给倒一杯水","妈妈帮我切一个苹果","妈妈帮我给平板电脑充电"…妈妈就像保姆一样围着孩子转,随时准备着为孩子服务。如果稍微让孩子们等几分钟,他们就会就会急得哇哇大叫。
- 压力陷阱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时期的家长像现在这样如此重视教育。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他们落后于别的孩子。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家长们不由自主地把孩子推向前进,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
一些家长周末给孩子报了四门课。因此,孩子们在周末的课堂上比平时更忙。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在赶培训班,孩子们很痛苦家长也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 补偿陷阱: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然全家人都很宠爱。即使生了第二个孩子,父母也希望能像大宝一样对待孩子。有些父母年轻时缺乏物质生活,所以当他们有了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吃小时候的苦,从而加倍补偿孩子。
- 负罪陷阱:
很多父母不想成为孩子们不高兴的罪魁祸首。比如,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时,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或那个,家长会感到内疚,会觉得没有照顾好孩子。所以根据孩子的意愿,他们总是想让孩子们过得开心。
这些陷阱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 自私
孩子的性格是什么基本形成于家庭教育之中。父母太溺爱孩子,不愿意责骂和管教孩子。让他们变得自私是正常的,因为孩子知道无论父母的要求是什么都会得到满足,所以在孩子眼里总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 不独立
娇生惯养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雨。就像长不大的小鹰,总是把食物送到它嘴里,所以永远学不会飞。凡事都喜欢享受,不为获得而付出的孩子永远不能自立。
- 不感激
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合理的,不会感恩,也不会去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怎么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呢?
家长们应该如何避开这些陷阱?
- 接受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著名孩子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孩子认知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他把孩子比作探索世界的小科学家,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两岁在这一时期,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主要来自于自身的感觉运动。所以称为孩子的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从两岁到七岁,孩子们用语言进行积极的交流。大人也会主动要求孩子用"张嘴"来表达,孩子的语言和词汇都有所增加,开始学习数数和分类,把这个阶段称为孩子们的学习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从7岁开始,一直持续到11岁左右,便是孩子的形式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开始关注发生在自己生命周期之外的事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孩子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独立锻炼,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正式的手术阶段就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最后一个阶段便是应用运算阶段。
从11岁以上开始。孩子的主要表现是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正在跃进,所以这个也是是抓住关键时期,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好时机,即使犯下错误,也是改正错误的绝佳时期。
- 有耐心的看变化,学会"等待花开"。
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在每个阶段都会持续数年,也就是说,孩子对某种技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这个观点父母没有错,因为书本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但许多家长是错在了操之过急之上。又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阅读能力很慢就感到焦虑,实际上,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因为这种差距在后期就会逐渐缩小。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学校会表现得更好。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孩子吃了一个棉花糖,孩子可以选择立即吃,或者等一段时间吃两个棉花糖。然后他比较了做出不同选择的孩子。进一步跟踪这些孩子18至20年后发现,发现选择延迟满足的孩子通常学习成绩较好,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较强。
所以,无需过度担心孩子的暂时"慢热"。
- 把握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孩子学习其他的技能可以坚持慢慢锻炼。但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一个关键时期,他可以很快学会某项技能。如果他能得到关键点,则可能让孩子发生质变的突破,这个关键时期便是孩子的脑发育时期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大脑中的突触神经会迅速生长,其速度超过任何一个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突触过度分泌。此时的大脑已经蓄势待发,对各种刺激照单全收,所以这期间才是最佳的学习时间。
每个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负责的表现。
或许你觉得你此刻的爱是对孩子呵护,但当这种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庇护,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刀子,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