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李玫瑾教授推荐:最好的规则教育,是让孩子这样做

李玫瑾教授推荐:最好的规则教育,是让孩子这样做

李玫瑾

免费领李玫瑾育儿全集(52期)

本文来自公众号:李玫瑾育儿之道

作者:杨小树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目送》

1

前几天看见一则新闻


家长的态度获得了网友的普遍赞扬,称赞她不是熊家长,没有护犊子。


俗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毕竟,护犊子的家长太多了。


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让受害者为孩子的错误行为买单,然后打着“孩子还小嘛,别跟他一般见识”的大旗推卸责任,你要是再追究,他反倒说你不通情理,小鸡肚肠,居然跟个孩子计较。


其实这怎么是跟孩子计较?孩子是有监护人的,孩子犯了错,是监护人监护不力。监护人作为成年人,难道不该为自己的监护不力负责任吗?


然而,这些"聪明"的熊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把孩子拉到身后,然后用他的年纪小来抵挡责任,得到便宜还沾沾自喜。


殊不知自己已经白白错过了一个教育孩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没有补习班。今天他学不会,将来就可能沦为人生课程的大学渣。

2

那是不是监护人负责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你还必须让孩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好的规则教育,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大宝四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和邻居家小女孩在楼下玩,在人家停着的一辆车门上用小石头一人画了一个小心心。好在邻居小女孩奶奶及时发现,制止了她们,并打电话给我。


那是我们同事新买的车,瓦光锃亮的,虽说划痕不明显,但也挺心疼人的。


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已经开车走了,说并没有看见划痕,我告诉她划痕的位置,反复道歉,并愿意承担一切维修费用。


我同事说:你看看你,这点小事能值当的不?小孩子不懂事,告诉她小心点就行了,维什么修?费什么用?


我当然坚持不肯,最后她说:你请我吃顿米线就行了,我要那个加烤肠的套餐。


忽然想起到了现在我都没请人家吃上那一顿米线,同事的宽和让我很感激。


但孩子的错我也得让她知道,不管她心里有没有不能在车子上画画这个概念。

回到家,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让她给阿姨当面道歉。并且告诉她,因为你画了别人的车,这是错的,这是搞破坏,这叫毁坏他人财物。阿姨受到伤害,所以你也必须道歉承担责任。


第二,墙根罚站。并且告诉她,今天罚站还是因为你画了别人的车,你必须受惩罚。


第三,讲道理。今天你画的是咱们熟人的车子,人家不计较是因为阿姨人好,不是因为你错的不严重。假如明天你画了一个陌生人的豪车(假如咱这儿要有的话),爸爸妈妈都会跟着你受连累,还要赔钱,咱们赔不起。这是绝对不可以再犯的错误。
也许你会说我对孩子太严厉了,其实我对别人家的孩子很宽容,但我自己的孩子,我不能太宽容,我必须让她学会遵守基本规则!
最起码到现在,就这件事来说,她做到了不贰过。

3

有哲人说:人最大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管理。


小孩子是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所以需要大人去管理。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给孩子强化一些东西。


比如有些规则必须遵守。


今天不写作业,搞特殊待遇,明天他就可能闯红灯,长大他就可能犯法。从小就有父母为他的行为买单,他依赖形成,渐渐胆大妄为,没有敬畏,然后习惯根深蒂固,想拔除想改变已经不可能。

比如有些玩笑不能开。


有个妈妈给我留言。


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不过如果是我的孩子这样跟我开玩笑,我会毫不犹豫的爬起来就给他一顿不带打折的胖揍。


如果只是哈哈一笑或者轻描淡写批评一下就过去,说不定他还会认为自己很棒,这样做很有意思。


然后他到哪儿都伸腿,别的地方不说。在教室里一伸腿绊倒同学,同学往前一倒,磕到桌子角,后果将是家长无法承担的不堪设想。


孩子可以活泼,但调皮捣蛋搞破坏,特别是破坏他人财物,一定要制止。这时候就先别提创造力,别人没义务为你的创造力牺牲。
比如绝对不能骂人。


这个一定要从大人自身做起。你会骂人,说话带脏字,放心吧,孩子会学的很快,而且可能会回馈与你。


孩子心灵的纯净从语言环境的纯净开始。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直接决定孩子以后的行为发展。

4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童年期(4到12岁)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的儿童只能接受行为的结果,还没有自己的道德判断。

他律道德阶段是儿童认为规则规范由权威人物指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这个时期,是父母引导孩子对其进行规则教育的黄金时期。虽说人要尽量避免犯错,但在人生的初始阶段,错误总是在所难免。

既然犯了错,就不能让错误白犯。所谓试错,不是尝试犯错,而是尝到犯错的苦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只有亲尝苦果,带来痛苦体验,他才可能对此类错误产生免疫力。


试错带来的痛苦体验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他自己也能慢慢学会判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然后,儿童进入道德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这时,外在的道德标准慢慢内化于己,他能体会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协调的。

以上这三个道德认知阶段,会决定性的指引他的道德行为发展。
就像开车,只要慢一些,就会避免很多祸患。司机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是慢一点,而不是炫酷,飙车,耍技巧。

人生学习的最重要知识,就应该是遵守基本规则。


别扯什么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对没有判断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的孩子,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


这个底子打好了,成长方向才不会跑偏。

5


所以,教育孩子要顺其自然童年要快乐啦之类的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童年偶尔丢失点快乐不要紧,只要能多一些规则意识。规则意识会慢慢内化为他对底线的理解。


也别说什么惩罚会给孩子带来阴影,试问谁的人生没有阴影?

没有丝毫阴影的人生体会不到阳光的美好,适当的惩罚会让他心存敬畏。


没有完美的童年,只有坚守底线的人才能一步步强大。

免费领李玫瑾教授育儿全集(52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512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