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四位非常杰出的将领,合称为“起翦廉牧”。牧说的便是李牧,他乃赵国大将,屡败秦军,却惨遭奸人所害。常言虎父无犬子,他死后,其后代也并非凡人,最为出色的便是孙子李左车。
李左车此人绝对有夺天地之奇才,在秦朝建立后依旧对赵氏宗亲忠心耿耿,后来农民起义,赵国也趁机重建,归于项羽旗下。李左车得知消息后,便选择入朝为官,因为其祖父荫补得以成为广武君,他尽心辅佐赵王歇,深受其器重。
公元前204年时,韩信奉刘邦之命率军跨过太行山,大军压境,直逼赵国。当时赵国的主帅名为陈余,李左车应为副将,他们共同领兵二十万于太行山口以逸待劳等候汉军。李左车在观察完地势以及敌方兵力后又多番斟酌,认为汉军人数虽少,但却皆为精兵,不如趁他们长途跋涉,劳累不堪时,绕后断其粮草,必然能大胜而归。这个计策可谓绝佳,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是山口,易守难攻,若是一直固守,汉军远道而来,补给必然会跟不上,再派出一些精锐去骚扰,更会令汉军疲于奔命,最终极有可能落荒而逃。结果主帅陈余不以为然,觉得兵力远强于汉军,就一意孤行非要全军出击,最终反被韩信偷袭,导致自己身首异处,国家也因此灭亡。说实话,赵国尽干这种傻事,放着大将不用,反用一堆陈余赵括这样的窝囊废主帅,也难怪会被灭国,实属活该。
兵败后,韩信久闻李左车大名,便对其悬赏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几日后,韩信在军帐前见到了被缰绳捆绑的李左车,敌人见面本应是怒目相对,但韩信却即刻下令为其松绑,还将李左车请入营中,赠以酒食,并以师礼相待。酒过三巡后,韩信尊崇无比的跟李左车询问攻灭齐国以及燕国的妙计,李左车也是个识时务之人,他见韩信如此客气,便将妙计如数家珍的告知了韩信。
韩信乃汉初最有名的军事家,毫不夸张的说刘邦的偌大江山有一半是韩信为他打来的,他如此一个恃才自傲的人都能这般虚心求教,足以见李左车的才华究竟有多么出众。
最终,韩信在使用了李左车的劝降计策后,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燕国,令刘邦颇为满意,韩信心中也对李左车更为钦佩。李左车也从实际出发,又联想到了其祖父之事,对赵国可谓彻底失望,再加上赵国也已经亡了,他为了寻求出路就投奔了汉朝,待在了韩信身旁。
后来韩信又灭数国,在军中声望达到了鼎峰,刘邦也对其产生了妒忌,为了遏制韩信,刘邦特意下令将李左车调入宫中,让其去做太师,教导太子刘盈。李左车也是厌倦了争斗,待在宫中倒也舒坦,终日也不繁忙,只需偶尔教导刘盈如何操练兵马便可。
韩信死后,李左车如此机敏之人自然察觉到了刘邦跟吕雉的杀心,常言树大招风,李左车深知自己昔日跟韩信走的有些近,容易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很果断的选择辞官,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日子过得更加清闲,还有余钱可以拿出来帮助穷困百姓,因此李左车在民间声誉极佳,不少百姓将其尊为雹神。
可惜的是,留给天纵奇才李左车展示才干的机会并不算多,赵国虽然重视他,却不让其当主帅,导致国家覆灭。韩信尊崇他,但也有自己的傲气,不会处处都询问李左车。至于刘邦,更是对李左车提防不已,他将李左车调入宫中,多半也有监管李左车的心思,毕竟李左车乃是赵国降将,又才华横溢,刘邦多疑无比,难免心中会有芥蒂。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