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一直为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大小问题而感到疑惑。然而这次我询求的并不是它们的大小本身,而是当物质施加在它们身上时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用一个由一颗白矮星和一颗红巨星组成的联星系统来举例,如果红巨星的物质转移到白矮星上,那么白矮星的大小将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这颗白矮星会因为这些附加质量而一直增大,直到它坍塌成一颗中子星?还是说它会因为质量过大而继续收缩?同理,当一颗中子星吸积了足够多的质量,最后它会演化成为一个黑洞。它们的大小是如何随着质量增加而变化的呢?我曾经还一度认为它们的大小不会改变,可如今又不确定了。所以我的问题是,当物质施加到这类恒星上时,它们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图解 : 脉冲星PSR B1509-58的辐射,一个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使得周边气体X射线发光(金色,来自钱德拉)并且照亮星云的其他部分,这里以红外线可见(蓝色与红色,来自WISE)。
答案:这些问题十分有趣,解释也许会有点儿复杂,并且理论上和现实世界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白矮星(WD)和中子星(NS)属于同一类惰性的自引力天体,它们通过气压去对抗引力坍缩。这些产生压力的”大气”可以是任意一种我们熟知的大气,也可以是在白矮星和中子星上发现的简并态物质。这类自引力天体还包括棕矮星和巨行星。事实上,如果你忽略那些化学成分且只考虑引力和压力的话,巨行星其实就是质量极低的白矮星。物理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图比较了八大行星的大小,左上为体积最大的木星,右下呈海蓝色的为海王星
让我们从一个小型巨行星——海王星入手。海王星完全靠气体压力和简并压力支撑。如果我们缓慢的朝海王星上施加重量,它的半径会开始增大。当然,引力和压力也会增大,但是不足以抗衡体积的增长。这些变化会持续发生直到这颗行星长到木星大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
等到了那个时间点,引力和压力克服了我们额外施加的质量,这颗行星便会开始变小。(记住我们施加的是惰性质量,如果我们施加的是可融合的氢,行星将会变成熔星。那将会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如果你给这颗行星加上了一个太阳质量,你最终会得到一个地球大小的白矮星。
所以答案是,对于质量小于木星的星体,施加额外质量会导致它们体积增大。反之对于比木星重的星体,增加质量会导致它们的引力和压力增大从而减小它们的体积。由于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质量远远大于木星,质量增加会导致它们的体积变小。
图模拟了在一个联星系统里,白矮星正在将伴星的物质“吸走”
实际上,在一个联星系统里,如果伴星将物质倾倒在白矮星上后,一颗新星将会诞生,与爆发相伴随的是大部分的吸积物质会被重新释放回宇宙。如果一颗白矮星得到了足够多的重量,它将会坍塌成一颗I型超新星。超新星的爆发过程可能会太过激烈,以致于之前内核形成的中子星无法被摧毁从而被喷射到宇宙中,白矮星在此过程中则会被炸的粉碎。另一方面,对于中子星来说,吸附太多质量将会最终坍塌从而演化成为黑洞。
图为对中子星形象的模拟。由于其巨大的引力,光线像通过透镜一样发生弯曲,又称引力透镜效应。来源:Wikipedia
注释:中子星其实是质量为10-29倍太阳质量的巨大恒星崩塌后压缩成的核。如果不考虑夸张的夸克星和奇异星的话,中子星是最小也是密度最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6.2英里),质量低于2.16个太阳质量。在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和引力坍缩后,内核从原先白矮星的密度被压缩成了原子核密度,从而形成了中子星。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Ask a Mathematician/Ask a Physicist-晦元诚之- Dave Kornreich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3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