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要自己穿,不要你穿。”
“那行,套好了头,你自己穿袖子就可以了。”
“不行,我就要自己穿,脱掉,脱掉。”
奶奶不耐烦地说:“怎么这么拧呀,往下穿不就可以了吗?随便你啦,我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来找我了。”
应该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吧,对于一件事情非常的拧。
其实,这是一个逆反期。第一个逆反期是在孩子四岁左右。典型的表现就是:所有喜欢的事情都想尝试,不管能不能做到;如果她觉得力所能及的事情被父母代劳了,就会要求退回原状,从头开始做。
如果父母不了解,就有可以往两个极端走。
第一个极端:
孩子用哭闹让家长顺从。这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边界感和规则意识,哪怕过了逆反期,都要求大人无条件满足他的所有条件。
第二个极端:
父母用武力镇压。用这种方式压制孩子,短时间是有效的,但他内心是非常不爽的,内心所有的情绪压着。十年后,等到他十四岁时,就会迎来第二个逆反期——青春期。
那时,当孩子的体力体能,甚至他们自以为在智力上都不输给我们的时候,他们的逆反会来的更猛烈。
所以,孩子很多的问题,都是从小埋下的。
既然孩子需要的是“我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的需求,那么家长就要给予孩子这样的空间。孩子叛逆是成长中的必经过程,如果试图阻止孩子的成长,等于扼杀了孩子“能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的种子,以后大人想要他做,他也不会做、不想做了。
是不是孩子要怎样就怎么样呢?当然不是。
首先,接纳孩子叛逆期的状态,不要试图压制,而是引导。
对于孩子提出的建议给予肯定,并帮助孩子实施。实施过程出现问题时,要给予鼓励。比如和孩子说“你做的很好,不过因为你还小,有些事情还需要大人的帮忙,所以我和你一起来完成好吗?”我们常说的 “顺毛驴”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生活中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要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对于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家长要给孩子施展的空间,满足孩子“能干”的需求,让这些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发从中获得成就感。
最后,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时互相理解,从完全自我中心的状态中慢慢调整能力。
——————————
我是丸子妈,一个6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1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