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相信不少人看着这句歌词就可以哼唱出旋律。但想要理直气壮地说出“我很快乐”这件事似乎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一点困难,相比较来说“我不快乐”才是一种常态,就像古人说的那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处于一种“不快乐”的状态当中,就应该警惕一下是不是自己把快乐“锁”起来了?
焦虑,可能是现代人最大的“不快乐”来源。普通人的焦虑与生理原因无关,大多来自于生活中所累积的负面情绪,一旦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就会形成焦虑的漩涡,将我们拉进“不快乐”的深渊。但有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愿意走出焦虑,就好像戴上了消极滤镜去看这个世界,那么无论看到什么都是消极。如果想要走出“不快乐”,需要做的就是远离那些危险边缘的思维模式。
01
极端思维
在互联网冲浪,最害怕遇到的人就是“杠精”,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能够找到反驳的角度,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站在他们这边的朋友,而另一种就是站在对面的敌人。往往拥有这种“非黑即白”思维模式的人,性格都比较鲁莽和冲动,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如果能够从全面的角度看问题,并且能够多听取不同的声音,就不会简单粗暴地妄下论断。
而且这种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听劝”,因为对于他来说,你只要不完全赞同就是反对他,就是他的敌人,你的解释在他的眼里只是毫无意义的狡辩,反而会让他越来越钻牛角尖。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都能够用对或者错来区分的,这个世界上的人也不是都能够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的。我们应该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不是需要你感同身受,而是防止你被自己的盲区所误导。我们只有两只眼睛,很难看清事物的全貌,当我们觉得自己进了死胡同的时候,换一条路走是个不错的方法。
02
“应该”思维
前几天看一个综艺,一对明星父子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其实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儿子说话的语气生硬了一些,父亲马上就拿出自己家长的做派说:“你怎么能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我是你爸爸!”,儿子也马上反驳道:“你这是在道德绑架。”这样的对话其实不仅在综艺里,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你是我的朋友,你应该对我如何如何,你是我的亲人,你应该对我如何如何,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先对对方设立下这种虚无缥缈的期待,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一旦这样做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收获失望,并因为这种失望而陷入自我怀疑的“不快乐”状态中。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无论是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或者是任何一个人陌生人,他们都不是天生需要对你的情绪负责,所以我们也不能够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行动之上,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寻找快乐,快乐的开关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03
惯性思维
最近看了一部脑洞很多的偶像剧,名字叫做《我不能恋爱的女朋友》,剧中的女主角因为多次被自己喜欢的男生拒绝患上了心跳过速就会原地睡着的怪病。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被诅咒了,所以对爱情也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真爱。虽然这个设定过于浮夸,但是我们身边其实不少像女主角这样的“惯性思维”。他们因为几次负面经历,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给自己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比如面试失败了几次,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事无成。比如身体不好,就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自己吓唬自己,被人拒绝就是要孤独终老了?为什么不是因为还有更好的缘分在后面等着你呢?我们自己就像是过滤器一样,把生活中正面开心的事情过滤掉了,留下的自然就只剩那些消极的不开心的事情。而你的这种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你身边的人和环境,比如你总觉得自己工作做的不好,一直不够自信,那么你的同事渐渐地也会觉得你能力不足,你又会从他们的身上累积对自己的负面能量,形成一个死循环。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悬崖勒马,凡事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去看。做一个温暖的太阳,而不是一块生人勿进的冰块。
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天天快乐呢?永远记得要把自己的情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要让情绪反过来牵着你的鼻子走。
完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均为原创
如有转载请注明,欢迎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