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业绩爆炸的保险股

业绩爆炸的保险股

三季度业绩公布即将进入尾声。而今天在我看来最靓的仔应该就是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了(40年前其实还是一家,40年后虽然因为拆分成为了两家公司,不过也还是财险和寿险领域各自最大的。

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76.33%,净利润达到213.68亿,营收增幅7.45%,达到4237.59亿。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190.41%,净利润达到577.02亿,营收增幅15.35%,达到6240.24亿。(它的利润率高增更多是因为去年自己投资出现了巨大的事故)

包括早前已经公布数据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人寿,其利润增幅都非常之高,但是营收增长大多在个位数,仅中国平安的营业收入增幅超过18%,当然其是寿险和财险累积计算,其规模达到了8927.51亿。

与此同时,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银保监的数据公布,今年1-9月,财险和寿险市场分别的原保费收入(差不多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为财险9768亿和寿险24751亿。其保费的增幅也都达到了财险10.89%和寿险13.2%。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实中国保险市场前列的保险公司其大多规模增速放缓甚至不如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利润率却发生了巨大的提升。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如果细想一下其实又是逻辑非常畅通的。

  • 其规模增速放缓,其实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密切相关。但这时就要问为什么行业平均增速还比龙头公司快?其实非常简单,新晋者和较小的保险公司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大概率亏损)来开拓市场,因此很多新增的业务有时候并不是优质资源
  • 虽然增速放缓,但是因为体量原因,因为企业自身的背景原因(包括知名度),大保险公司能够选择更多的优质客户,提升了保险质量(出险率低嘛)。与此同时,大保险公司更愿意在前提投入资源开发各类保险科技,从而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特别是线上平台的繁荣,对于寿险、健康险、车险这类可以基本统一化的保险产品,能够节约极大的业务开发成本,毕竟原保险合同金额的40%左右是作为业务开发费用计算的)。因此大大提高了利润率

最后可以看一个非官方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利润综合在中国财险市场的总利润占比是102%,你不要怀疑我是不是打错了。其实没有,说明其他大多数财产险的保险公司是亏钱的。所以在保险市场也开始呈现了“头部效应”,资源集中化、强者恒强的定律也在起作用。

那么看到了这么亮眼的数据,是不是说保险行业,特别是上市的几家大保险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如果为了挣股息,为了较低的长期收益,也许它们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想挣取超额利润,那么显然就不是了。因为从业务增速来看,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需要突破的阶段,那就是重质就要放弃增速,而维持增速就很难保证业务的质量。因此这些大企业的挣钱效应明显,但是业务发展前景却有待怀疑。

三大金融行业中,最看好的依旧是券商,其自营业务的发展,是所有三大金融板块中,已知发展方向中业务发展路径最明确的一个,虽然还受到行情的影响,但是业务发展空间明显更大,想象空间更广。

今天三大指数尽墨,主要原因还是区块链概念的大退潮,特别是接近尾盘时的跳水,多只股票从涨停向下,还最终收跌。显然高层发话降温还是有用的,避免无意义的暴炒确实需要抑制。当然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最终应用广度还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毕竟不可修改、去中心化的价值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只要无法动法币的蛋糕,那么价值就非常有限。而法币中被质疑的交易成本,其实也是各国家的政府和银行是否愿意让利了。其实按照内生逻辑,与其接受区块链的产物,打破原有利益分配,还不如直接进行货币改革,降低交换环节的成本才是更实际的做法。

今天也出现了这两年来第一支在主板上市,首日没有封住涨停的新股了吧,那就是渝农商行,有很多网友称,终于中了一个新股,只挣2千,但是在涨停的挂单成交了,结果亏了1万。不得不说今天在涨停板买入的朋友,只能说涨停买到比买不到更揪心。

经历了两天的波动,本周未来几天,大盘将极大可能进入平稳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股票地图”,也欢迎支持我们的书《股海方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96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