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美印终于正视现实:无法离开中国

“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美印终于正视现实:无法离开中国

近些年随着越南将来料加工型产业当做国家支柱产业,“越南制造”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世界媒体提及,而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越南制造”正大有取代“中国制造”之势,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就在近日,无论是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印度,都不得不承认:“我们离不开中国制造”。

已经成为时代标志的“中国制造”

越南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只有32.9万平方公里的东南亚小国,却在近些年了创造了诸多经济发展奇迹,GDP在短短十年之内就翻了一番,2018年的GDP实际增速高达7.08%,甚至比我国的6.6%还高。而支持越南经济奇迹的根源就是越南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型产业,效仿当年我国的路子让“越南制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消费市场上。

而随着“越南制造”的越来越多,一些西方媒体也就开始鼓吹“越南制造”替代“中国制造”,甚至扬言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21世纪世界中低端制造业的新老大。

蓬勃发展的越南来料加工制造业

有趣的是,美国的消费者们却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位亚裔美国人消费者就表示,自己孩子们的书包里的几乎所有文具,图钉、胶水、贴纸……无一例外全部来自中国;而一家专门生产婴儿防护用品的美国公司也表示,目前除了中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产金属婴儿防护门,如果将生产线搬到越南,这意味着生产成本至少会增加50%。

当然作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的发达国家,美国人青睐中国的“廉价货”也在情理之中,但有趣的是,隔壁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印度人,对“中国制造”的评价反而更高。比如印度一家在线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在一次调查中有83%的印度消费者表示,中国产品具有价格和质量的双重优势,不可替代。这些受调查者甚至称,“我们已经无法忍受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印度人购买中国产品结构分布图

指望越南这样一个小国凭一己之力就取代整个中国的制造业, 本就是无稽之谈,西方媒体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值一驳。

但问题就在于,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抱着一切从最坏结果考虑的角度出发的态度,我国目前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以及正在面临的挑战,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首先,前面已经说过,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青睐“中国制造”,只是因为中国制造够便宜,但我国不可能只甘心于生产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赚点打工费,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但这种产业升级恰恰就是要去和西方国家争夺蛋糕。

以德国为例,德国人青睐中国制造,只是因为中国的中低技术含量工业品刚好弥补了德国市场的结构性空缺,而德国自己则在汽车、机械加工等高端领域的优势对中国形成了每年200多亿美元的顺差,真可谓吃的盆满钵满。所以当我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开始抢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大众等德国企业的全球市场,甚至反过来对德国形成顺差时,德国人还会大喊“中国制造NO.1”么?

西方国家也在担心本国制造被中国取代

其次,印度人自己也在发展,而我国也不可能有能力一统印度的工业品消费市场。并且虽然单独一个印度不足为惧,但眼下渴望发展自己制造业的国家不止印度一个,越南、孟加拉、马来西亚,墨西哥乃至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当我国面临的竞争者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时,我国就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最后,我国成为唯一的世界工厂,虽然这有助于降低全球的消费成本,但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品垄断生产商。而美国、印度等我国产品的消费大户偏偏在政治上对我国一直心存警惕和偏见,这些国家自然有足够的理由担心我国会利用商业上的这种优势地位对自己进行政治绑架和勒索,“一国越依赖中国制造,该国国内‘中国威胁论’也就越发猖獗”的奇怪现象就是这么来的。

越南这样的小国显然就不会存在这种危险,虽然越南一国绝对吃不下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但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将这些份额分散给多个小国,从而降低消费品来源过度集中的风险,显然是美国等国家必然会考虑的选项之一。

中国制造任重而道远

总而言之,面对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溢美之词,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绝对不能因为别人夸了自己就飘飘然。在赞美和表扬面前保持谦虚的心态,将心思放在提高本国制造业竞争力上,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675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