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永嘉二年(308)正月,石勒率领羯族在司、冀一带迅速扩张,配合刘聪、王弥进攻壶关,又与刘零、閻罷等将领进攻魏郡、顿丘郡、汲郡等地的坞壁。晋廷刘琨派遣护军黄肃、韩述救援,刘聪击破韩述于西涧,石勒击破黄肃于封田,壁坞尽被攻据。石勒攻占诸坞,“假垒主将军、都尉,简强壮五万为军士,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二月,石勒再攻常山,不料被西晋王浚击破。同年九月,王弥、石勒进攻邺城,西晋和郁弃城而走。晋廷诏豫州刺史裴宪屯于白马以对抗王弥,车骑将军王堪屯于东燕对抗石勒,平北将军曹武屯大阳以备蒲子。石勒又攻陷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郡县坞壁百余,众至十余万,结“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形成了张宾为谋主,刁膺、张敬、夔安、孔苌、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以羯族领袖身份自居的石勒,派遣张斯前往并州山北诸郡县,说诸胡羯,“诸胡惧勒威名,多有附者”。这是羯族势力在中原地区的兴起。石勒军团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晋王朝的警惕,永嘉三年(309)九月,幽州刺史王浚联合鲜卑段务尘,率领十余万人大败石勒于飞龙山(今河北元氏县东北),石勒被迫退守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
同年十月,汉国刘渊派遣刘聪、王弥、刘曜、刘景等率领精锐五万进攻洛阳,虽然最终并未攻克,但有力的吸引了晋军主力,给予石勒恢复喘息之机。石勒趁刘渊在河南颍川、襄城扩张之际,挥师北上,进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击杀了冀州刺史王斌。眼看石勒做大,西晋王朝终派遣车骑将军王堪、北中郎将裴宪讨伐石勒。面对西晋军队剿杀,石勒初期相当被动,烧营并粮,迂回以对抗。不过,魏郡太守刘矩倒戈,使战局猝然反转,石勒兵锋至黎阳,王堪、裴宪退保淮南(治寿春,今安徽寿县)、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西晋对石勒的围剿行动失败。刘渊以石勒有功,加封“镇东大将军,封汲郡公,持节、都督、王如故”,石勒辞而不受。永嘉四年(310)正月,西晋王朝在汉国的打击下日益衰弱,石勒势力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迅速扩张。石勒暗渡黄河攻陷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坑杀男女三千余口;又与汉国王弥二万众联合,先后攻陷甄城(今山东鄄城北)、仓垣,杀兖州刺史袁孚、车骑将军堪。随后,又南渡黄河,“陷广宗、清河、平原、阳平诸县,降勒者九万余口”。在这样强大的军势下,西晋荥阳太守裴纯不得不南奔建业(今南京),放弃黄河一带。击败黄河一带的晋军后,石勒与河内的刘聪联合,进攻西晋镇守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的冠军将军梁巨。
晋怀帝为挽救河内危局,派遣精锐前去救援,石勒与王桑包围梁巨于长陵(武德附近),走投无路的梁巨请降,遭到了石勒的拒绝。最终,逾城逃走的梁巨被执,石勒坑杀己投降的晋军数万人。刘聪、刘曜、石勒及赵固围攻西晋河内太守裴整于怀,奉命驰援河内的晋征虏将军宋抽被石勒与王桑击杀,河内太守裴整也被手下所执,被迫投降。晋军的救援不利,导致了河内战局迅速恶化,残留在河内的晋军,在督将郭默的率领下,筑坞自守,而其他盘踞在河北诸坞壁在这种形势下,纷纷向石勒投降。石勒在短短数年之间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力而横扫中原,绝非偶然。首先,以石勒为代表的羯族及其他内徙胡族,长期饱受晋朝统治阶级压迫,故其反抗力量也最为坚决。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互相攻伐,民不聊生,也是其势力衰败的重要原因。
七月,汉国刘渊去世,刘聪杀死太子刘和取得皇位。刘聪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持节、开府、都督、校尉、王如故”,以继续巩固匈奴和羯族的关系。十月,刘聪命刘粲、刘曜、王弥及石勒第三次进攻洛阳,石勒在渑池击败西晋监军裴邈,遂长驱直入洛川,刘粲亦出兵轘辕,大掠梁州、陈留、汝南、颍川一带。汉国大军围陈留太守王赞于仓垣,不料遭遇到猛烈的反击,被迫退屯文石津(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此时,晋朝王浚又联合辽西鲜卑再度将石勒击败,石勒北进不利,被迫南渡黄河,烧船弃营而走,转战至襄城(今河南襄城)。石勒在南下途中,遭到王如、侯脱、严嶷等流民武装首领组织抵抗。石勒军团至南阳(治宛城,今河南南阳),流民武装首领王如畏惧其攻城,送珍宝车马犒劳军队,并与石勒约为兄弟,石勒假意答应,又借机利用王如与侯脱、严嶷之间的矛盾,趁机攻击侯脱于宛城(今河南南阳),会严嶷引兵救援宛城之时,石勒已经破城,严嶷只得投降,被石勒送于平阳(治平阳,今山西临汾)。兼并流民势力后,石勒遂进屯宛北,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攻陷江西坞壁三十余所,留刁膺守襄阳,又亲自率领三万骑兵进攻王如。由于忌惮王如的势力,屯兵襄城。王如遣其弟王璃率二万五千骑兵,以犒军名义准备奇袭石勒,石勒将计就计,消灭了王如势力,进据江西(长江以西),实力大増。羯族正当扩张之时,西晋王朝已岌岌可危。
后接(石勒在北方的扩张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7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