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女儿端盘子不小心摔在地上,宝妈不断讲道理,孩子却说:你别墨迹

女儿端盘子不小心摔在地上,宝妈不断讲道理,孩子却说:你别墨迹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相信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寄予了厚望。每当孩子们做错了事情之后,爸爸妈妈们都会不停的指责孩子。在孩子们看来,爸爸妈妈们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事不停的批评自己。

可是,在爸爸妈妈们看来,不停的批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当今社会,虽然国家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

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们心中的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每一天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

爸爸妈妈们为了满足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们讲很多很多的大道理。但是在孩子们看来,这些大道理十分的枯燥。

作为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掌握好教育孩子们的方式,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给孩子们讲大道理。

你烦不烦啊,别墨迹了行嘛!

说起“墨迹”,所有人都会有很多的话想要倾诉。作为孩子,说起“墨迹”大多感到枯燥和烦躁;作为爸爸妈妈,说起“墨迹”大多认为这是敦促孩子们前进的一种方式。

小编身边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家人因为“墨迹”闹得不可开交。今年已经是文文当妈妈的第十个年头了,文文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女孩子。

自从孩子出生后,文文每一个时刻都在为孩子操心。用文文的话来说:“女孩子嘛,就是要多管一管,太容易吃亏了。”

在生活中,文文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在学习中,文文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的好。同时文文也希望有一天孩子可以出人头地,为自己脸上增光。

正是因为文文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以至于文文每一天都会不停的给孩子讲大道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文文都会用各种各样的话来教育孩子。

每当文文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都会表现出十分的不耐烦。有一次,因为孩子没有拿住盘子,不小心把菜全部洒在了地上。

文文看见便不停的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说事情要稳稳当当的,不能急躁……文文的嘴像连珠炮一般说了好久。

终于,文文的孩子忍不住了,大喊到:“妈妈,你烦不烦呀!我都知道了你还是一直说个不停,就像一只蚊子一样!别墨迹了行不行呀!”

孩子的话让文文十分震惊,文文觉得自己给孩子讲道理还讲错了?两个人就这样又爆发了一次争吵。

过分对孩子唠叨,只会适得其反!

1. 孩子变得厌烦父母

每当爸爸妈妈们对孩子们喋喋不休的讲大道理时,孩子们都会感到十分的不耐烦。因为在孩子们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情,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自己就可以明白。

但是,爸爸妈妈们却不停的“墨迹”。长时间下来,孩子们就会对爸爸妈妈们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2. 跟父母对着干

“叛逆”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的正常心理,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们都会有叛逆的行为。如果爸爸妈妈们不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停的做让孩子们厌烦的事情。

慢慢的,孩子们就会出现叛逆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们会和爸爸妈妈们“对着干”。举一个例子,如果爸爸妈妈们让孩子们去学习,孩子们则会因为厌烦而和爸爸妈妈们“唱反调”。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发展。

3. 习惯草草应付

很多孩子的性格十分的“慢”,他们往往不会和爸爸妈妈们产生正面冲突。不管他们心里对爸爸妈妈们多么不耐烦,他们都会低着头默默的忍受。

如果爸爸妈妈们不停的和孩子们讲道理,孩子们虽然会听爸爸妈妈们的话,但是当孩子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敷衍了事,草草应付。

4. 叛逆期来的更猛烈

每一位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孩子们会迎来“叛逆期”。在叛逆期的孩子们,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听爸爸妈妈们的话。

如果爸爸妈妈们很喜欢讲大道理、不停的“墨迹”,这会让孩子们的心里感觉十分的烦。这时孩子们的心里就会埋下一颗“叛逆的种子”,这颗种子迟早都会发芽。

一旦这颗种子萌发了,孩子们的叛逆就会来的十分“猛烈”。

家长如何说教孩子,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 学会换位思考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爸爸妈妈,如果自己一直被别人讲大道理,那么自己也会感觉到十分的不耐烦。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们又怎么会不烦呢?如果爸爸妈妈们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体谅孩子们、理解孩子们。那么爸爸妈妈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

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们,要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行动。很多话爸爸妈妈们要做到点到为止,这样孩子们才会专心听爸爸妈妈们说话,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

2. 用鼓励化作动力

“鼓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往往很在乎爸爸妈妈们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爸爸妈妈们想要让孩子们改正错误,那么爸爸妈妈们不妨用鼓励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

举一个例子,当孩子们不知道怎么收拾自己的东西时,爸爸妈妈们要做的不是不停的批评孩子,也不是不停的和孩子们讲大道理。

家长要不停的鼓励孩子们,给孩子们自信心,让孩子们自己完成这件事情,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明白事情该怎么做。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记住“把鼓励化作动力”,这样才会让孩子们真正的成长。

3. 让你的道理更趣味

孩子们最讨厌的就是枯燥。不管是枯燥的知识,还是枯燥的事情,孩子们都会对此产生厌恶的心理。因为孩子们独有的个性,所以孩子们往往对有趣的东西更加感兴趣。

这就要求爸爸妈妈们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用孩子们能“听进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们想要给孩子们讲大道理,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好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话把道理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好的接受。

4. 在实践中成长

人们常说:“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其实,这句话十分的有道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停留在说教,那么孩子们很难明白该怎么做。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的学校在排课的时候往往会安排几节实践课,这就是因为只有在生活中实践了,学生们才会真正的学会知识。如果将这种理论应用在教育孩子上,那么爸爸妈妈们也要注意实践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如果爸爸妈妈们想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那么爸爸妈妈们要帮助孩子们用实践来告诉孩子们怎么样才能收拾好玩具,而不是站在那里单纯的用语言来指导孩子。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懂事,理解他人言语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然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也使孩子们在面对他人,尤其是爸爸妈妈们给自己讲的“大道理”时,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

许多爸爸妈妈们也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常常抱怨自己在最开始给孩子们讲道理的时候他还会听,但讲得多了,孩子们就把自己说的话完全当做耳旁风了。

如果爸爸妈妈们在给孩子们讲道理时不讲究技巧,只是一味地指出孩子们的错误。然后把自己认为对的方法、行为告诉孩子们。那么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对爸爸妈妈们讲的道理"免疫”,甚至还会非常讨厌爸爸妈妈们总跟自己讲道理的行为。

如果孩子们对爸爸妈妈们讲的道理十分的抵触和厌烦,那么爸爸妈妈们的道理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使孩子们对爸爸妈妈们的任何教育方式都产生反感,从而使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叛逆。所以,爸爸妈妈们在给孩子们讲"大道理”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些诀窍,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7558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