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在经历过宋襄公时期一阵短暂的辉煌后就一直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
此后的宋国不仅夹在晋楚两国之间受了80多年的窝囊气,而且在得到和平的发展环境后还胡乱折腾,内乱不断,结果国力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虽然后来宋景公时期宋国发兵灭掉了曹国后国力有所恢复,但和当时的战国七雄相比宋国还是小屁孩一个。
但是就是这个在七雄眼中上不了台面的小国,最后居然接连击败了战国七雄中的齐、楚、魏三国,可谓是一时风光无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329年,宋国公子偃用武力赶跑了自己的哥哥剔成君后,自己就登上了宋国的王位,史称“宋王偃”。
为了能在那个列强林立的战国时期为宋国谋得一席生存之地,王偃紧紧抓住当时各国掀起的“变法改革”浪潮,在国内“行王政”,实行变法。此后宋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强盛起来,号称“五千乘之劲宋”,成为一个地区小霸。
看到自己的改革取得如此成效后,宋王偃本人也逐渐飘了起来。
公元前318年,宋王偃正式称王,史称“宋康王”。
在当时那个时代,王的称号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带上的,是真刀真枪一下一下打下来的,因此宋国的称王不仅没人承认他,其他国家连眼睛都不抬一下。
好大喜功的宋康王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不顾自己国力的差距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 拓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乃与齐、魏为敌国。”
战国七雄,宋国不仅和三个国家开战,甚至还打赢了,难道这真的是宋国的实力凌驾于这三国之上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宋国之所以能连败三国,完全是趁三国忙于其他事情时无暇顾及而已。
因为在同年这段时间,楚国正联合包括齐国和魏国在内的山东五国分两路合纵伐秦,但是由于合纵被秦军击败,各国实力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才让宋国占了便宜。
等齐、楚、魏三国缓过劲来后,才发现有个宋国还没收拾。公元前286年,齐闵王借宋康王暴虐无道为理由,联合楚、魏两国联合发兵灭宋,宋康王出逃,宋国从此灭亡。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国家亦是如此。大国有大国的环境法则,小国也有小国的生存之道。人稍微有点实力后不能嘚瑟,要时时刻刻认清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像宋康公这种背后捅刀子的。就算当时人家没时间治你,但是等缓过来后谁都跑不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