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高校众多,所以每年各时段都会有冒出众多高校热点,比如高考、大学招生、大学生毕业等,而近期要上热点的,估计就是即将要进行的大学更名工作了。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每个省份都必备的觉悟,于是发展省内的高等教育已然成为了重中之重;好大学都在埋头低调的苦练内功,吸引生源;而底子较差的高校,则打起了"歪主意",作为"面子工程"的大学校名俨然成了它们的"工作重心";小编从各大省份教育厅或学校官网等途径收集了今年部分拟更名高校的名单,大家一起来参考参考。
图中列出的12个省份25所拟更名高校名单,绝大多数都是列入各个省份的"十三五"高校规划调整事项,换言之,它们就是该省份的高校工作重心,得到政策资金的倾斜,有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味道。然后距离"十三五规划"结束的时间也只有年余了,所以这轮更名对以上学校的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往年更名的经验,大概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学院升格大学、独立学院转民办本科、专科升格本科;比如海南医学院成海南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成太原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成桂林医科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成宝鸡大学等都是"去学院成大学"的典型,只要成功晋级,就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教育资源,实现更多教育红利。
再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南京传媒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成广州理工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成西安商学院等都是"独立学院转民办本科"的典型,这种更名就极具迷惑性,与公办大学的校名风格极为相似,很容易让考生以为它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公办本科大学,有点坑的感觉,当然它们也未必能通过教育部的终审。
小编大概整理了下高校更名的套路,核心就是三个字"高大上":从规格上,先是职业技术学院成本科学院,再从学院到大学;从位置上,地级市到省会再到省份,最终再到大区;从颜值上,尽量带有理工、工商、科技、交通等热门领域。当然很少有一所大学能一口气走完这三步,但它们只要走出了其中一步,那么就绝对不会满足眼前小小的成功,而会想方设法地走出另外两步。小编觉得高校改名成功的楷模是"吉林外国语大学",你觉得它是一所民办吗?
虽然如今还有诸多家长考生在迷恋"以名识校",但从2019年的高考数据来看,今年第一次以"大学"身份参加招生的十几所高校,在诸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是不升反降,压根没出现大幅上涨的预期;难怪有的网友说",家长和考生会越来越理性,大学更名的套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破"。
我国逐渐在从教育大国朝教育强国转变,高校发展要想跟上大步伐,必须要苦练内功,提升内涵,毕竟"花架子"再美,也有凋谢的那一天,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家政大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4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