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无汤不欢,喜欢运用各种食材煲汤喝。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何凤怡指出,广州人在煲汤喝汤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喝骨头汤补钙专家澄清: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公斤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不足150毫克。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误区二:吃肉不如喝汤专家澄清: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汤水中。据检测,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份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误区三:汤越鲜美越好专家澄清:肉类食品经水煮后,会释放出肌溶蛋白、肌肽、肌酸、肌酐、嘌呤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嘌呤含量也就越高。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不仅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还会导致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
误区四:火锅汤很营养专家澄清:火锅汤既不营养也不健康。营养物质经过反复沸腾大多已被破坏。配料及肉类在高温中长时间混煮,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市面售卖的火锅汤往往以猪油等动物高脂物质为底料,以胡椒、花椒为佐料,因此汤中的油脂、钠离子含量多,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胃病、痔疮等。火锅汤加热时间长,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也高,增加了致癌风险。
误区五:煲汤时间越久越好
专家澄清: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都遭到破坏,煲汤时间越长,营养破坏越厉害。因此,煲汤时间不宜超过两小时。
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适宜饮汤。痛风、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肾脏功能较差者、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患者,不宜多喝浓肉汤。
广东科技报记者 郭静
编辑 姚赞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