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13个省(区、市)政协面对面商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13个省(区、市)政协面对面商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原标题:两个合作 让新通道“朋友圈”更紧密

经过两天的商讨,10月23日,由四川省政协牵头召开的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座谈会在成都落幕。自今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这是西部13个省(区、市)首次聚在一起,面对面商讨新通道建设问题,而“加强协作”成为此次座谈会上的最强呼声。

根据国家出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新的出海骨干通道,以及联接东盟、中亚、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物流主通道,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连接。

“这条通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西部各省(区、市)一致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省(区、市)政协看来,目前,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协作急需加强:省际协作层面和国际合作层面。

省际合作 除了“硬联通”,也需“软联通”

今年以来,各省(区、市)的陆海新通道建设有了新的更明显的提升:广西新开通北部湾港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5条常态化班列线路,以及北部湾港至南美的外贸集装箱航线;在四川,成都经钦州港至东南亚的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双向稳定运行,初步形成通达广西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和云南昆明的综合运输通道……

“加快完善合作机制,既要西部各省(区、市)之间的‘硬联通’,也需要统筹协调推进‘软联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认为,全面加强沟通协调,现在需要尽快理顺国家部委之间、西部各省之间以及各省牵头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软联通”的需求看起来非常迫切。

贵州省政协指出,由于各省高速公路建设进展不一致、省际接口形成不同步,导致通道效益还难以发挥。

“跨区域通道运营平台、物流大数据与信息平台、金融平台建设推进缓慢,各省(区、市)信息不对称、步调不统一、各自为政的情况仍然存在。”重庆市政协指出,目前的省际合作框架协议主要是软条款,对各方缺少硬约束。

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政协也纷纷建议,尽快建立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调合作机制,加大省际部门间协调力度,建立集组织领导、衔接协调、跟踪服务、动态落实于一体的多元化联合推进协作工作机制。当前,可优先探索建立西部陆海主通道与中欧班列协调机制、西部地区对外经贸协同机制、协同开展贸易便利化服务的举措等。

国际合作 做大“朋友圈”,突出关键点

今年以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其辐射连通的范围已达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在与会各省(区、市)政协看来,目前区域性国际合作还需加强。虽然少数西部省(区、市)在个别东盟国家建立专门办事机构和海外服务网络,但缺乏整合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区域性国际合作的顶层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指出,当前通道沿线地区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相对较多,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合作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吸引和带动更多国家共同参与通道建设。

青海省政协对此表示赞同,并建议:建立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会商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政策沟通,强化项目对接,共同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重庆市政协建议,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基础上,策划一批与陆海新通道相关的物流、商贸、产业、人文、培训等重大项目,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行稳致远。

“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应突出关键节点,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海南省政协、云南省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等建议,推动西部各省(区、市)交通物流规划布局科学衔接,支持西部物流企业到周边国家开拓国际物流市场,结合“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和跨境贸易发展,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境外物流公司,并重点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物流节点布局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物流服务网络,构建高效跨境物流网。□记者 陈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46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