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让人难过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孩子挣扎无助,自己却一点忙也帮不上,这就好像是一场比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你的孩子必须走几英里才能到达起跑线。
有的孩子仅仅几岁,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人生路上仿佛处处都是艰难险阻,而父母对此束手无策。
一个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孩子原本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但却只是孤孤单单地在角落里坐了一天,默默看着别的孩子欢笑玩耍。
在TARGET中,“G”代表目标导向行为。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很多困难的挑战,这些挑战阻碍着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我们必须问自己两个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我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TARGET的前三个字母T-A-R就是答案。
T(理论)——为什么我和我的孩子的互动很难?我们需要一个统一一致的育儿理论。
A(前因分析):为什么我的孩子会爆发或崩溃?我们需要分析前因来找出触发孩子发脾气或崩溃的导火线。
R(奖赏和激励):为什么改变孩子的行为这么难?我们需要设立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我该怎么做呢?
TARGET这个词的后半部分称之为“GET策略”,是父母在帮助孩子应对挑战时获得的。GET代表“目标导向行为”,“有效教育”,“进行训练”。
1
目标导向行为
以下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听到的一些事情:
“我想和聚会上的人聊天,但我有社交焦虑症。”
“我本想在教室里好好学习,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
“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多动症让我的希望都成了泡影。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想和室友好好相处,但我无法忘记过去所受的创伤。”
在以上每一个案例中,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路上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阻碍。这似乎很不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作为父母完全帮不上忙。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努力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努力控制”是关注长期目标的能力,而不是屈服于眼前的满足。
Walter 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一度引发了热烈的讨论。Mischel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个挑战,他说:“这有一个棉花糖。如果你能等几分钟再吃,那么作为奖励,你就可以吃两个棉花糖。” 两个棉花糖比一个好,对吧?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等待第二个棉花糖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更高的成就。
由于独特的神经学特质和障碍,有的孩子经常在努力控制方面存在困难,因此他们在棉花糖测试中注定会失败!我们的工作就是直接、渐进地教他们这个概念。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那就是不断回顾“目标导向行为”的技巧。
2
通过具体步骤来教授目标导向行为
如果孩子害怕参加聚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一张纸上写下步骤,鼓励督促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
对自己说“我愿意去参加聚会”。
为派对主人准备一个礼物。
想想“聚会上我已经认识的人,和他们说话我不感到为难。”
按照1-10分的标准给聚会上的人打分,1分表示“很容易交谈,就像和兄弟姐妹说话一样”,10分表示“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很难和他交谈”。
在家里和妈妈进行模拟对话,预先模拟一下聚会场景。
练习自我调节技巧,比如深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每天几次,让身体逐渐适应。
上车。
下车。
来到聚会地点。
和聚会上的人交谈。
和孩子一起按照以上步骤一步一步地前进,逐渐克服畏难情绪,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当孩子完成目标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
记住,当我们给完成行为目标的孩子以奖励时,我们不仅仅是想给孩子物质奖励,我们希望能有更大的回报。我们想让孩子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礼物,这证明你是一个可以实现目标的孩子!每次你看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目标的人!”
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奖励”的真正含义!
少儿脑科技小课堂系头条号签约作者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argeted-parenting/201908/its-so-hard-watch-my-kid-struggle-heres-how-hel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