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宝宝,别总是把东西放进嘴里,这样很脏。”专家告诉你阻止没用

“宝宝,别总是把东西放进嘴里,这样很脏。”专家告诉你阻止没用

一、“宝宝,别总是把东西放进嘴里,这样很脏。”

我家小宝大概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嘴里吮吸,吸的津津有味,当然也弄了两手的口水。

渐渐地,他只要拿到东西就往自己嘴里塞,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吸的很有劲,好像那东西可以吃一样。在床上躺着玩的时候,他会把小毯子、被套放进嘴里;我抱着他的时候,他会吸我肩上的衣服,甚至把我的头发也塞进嘴里;甚至吃奶的时候,他有时会咬我的乳头,我痛的龇牙咧嘴,他却觉得无比好玩;他手里拿到任何玩具,一拿过来就往嘴里塞。

他爷爷奶奶或爸爸看到了,马上制止:“小宝,别把手放嘴里。”“哎呀,弄了一手的口水,你看多脏啊。”“傻呀,那东西不能吃,别塞进嘴里。”“怎么总跟你说,你都不听?那不是吃的,那是玩的。”

每当我听到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他现在是口腔敏感期的时候,只要东西干净、没有危险,随他怎么吃。”

我记得我家大宝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见什么都想拿过来放进嘴里,那时候的我没有看什么育儿书籍,也不懂什么敏感期,我的做法当然就像大多数不懂敏感期的家长一样,立刻从孩子手里抢走东西,还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宝宝,这是不能吃的。你看你,弄得到处都是口水,脏不脏呀?”

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的很无知。同时也庆幸,现在自己会去看一些育儿书籍,在生养孩子的路上,自己有了进步。

二、什么是口腔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注身边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孩子发育过程中有很多个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感觉敏感期、审美敏感期等等。

婴儿的口腔敏感期是婴儿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口上,主要是通过口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通常出现在O一2岁。儿童口腔的敏感期一般在半岁左右来临。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专家孙瑞雪在《扑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中写到:“口是儿童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使用的最自然通道。最初儿童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儿童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

如果孩子没能顺利渡过这个时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留下心理隐患。幼年时期会咬手指甲、啃异物、有焦虑情绪等。成年后有可能成为口唇期―攻击型人格。这种攻击性常以撕咬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孩子顺利渡过了这个时期,那他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孙瑞雪说:“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三、口腔敏感期的表现

表现1:爱吃手

婴儿口腔敏感期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爱吃手,他们时不时地会把手放进嘴里吮吸,吸了左手吸右手,大人拦都拦不住。你要是拦住他把手放嘴里,他会哇哇大哭。大人看着他弄得满手的口水觉得恶心,他却跟我们吃鸡腿一样,津津有味。我家大宝一看到小宝把手放进嘴里,就大声对我说:“妈妈你看,小宝又啃鸡腿了。”

孙瑞雪说:“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

表现2、什么东西都嘴里塞

婴儿通过吸手,了解了手的滋味,手的功能就被他唤醒了。

渐渐地,婴儿不怎么爱把手放嘴里吸了,而是逮到周围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我用纸巾给他擦鼻涕,他飞快地扯过来,迅速放进嘴里;我用调羹刨苹果汁给他吃,他捉住我拿苹果的手,要把苹果塞进嘴里;我要是抱着他一边玩手机,他会把手机抢过来不停地舔。总之,只要他手里有东西,他第一反应就是放嘴里。

表现3、爱咬人

妈妈给他喂奶的时候,时不时会被狠狠地咬一口,“哎哟,宝宝,怎么咬妈妈呢?”他却对着你笑。到目前为止,我已被咬了无数次。

我家大宝那时除了咬我乳头,喝奶粉的时候还会咬奶嘴,他一共咬烂了好几个奶嘴。

小宝不怎么喝奶粉,用奶瓶喝水的时候,他也不忘咬一下奶嘴。

有时他吸自己手的时候,会不小心咬到自己的手指。

表现4、爱盯着看别人吃东西

这个时期的婴儿,很喜欢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别人吃东西。我们大人吃任何东西的时候,他都痴痴地看着,好像在说:“我也要吃,快给我吃一点。”哪怕他刚刚吃奶吃的饱饱的。

这时大人不妨把食物放在他嘴边让他舔舔,让他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当然,“浅尝则止”就可以了。

四、满足孩子的口腔欲,注意这两点。

了解到了婴儿有个口腔敏感期,父母就不要再阻止孩子往嘴里塞东西了,而是要尽力满足他。

孙瑞雪说:“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而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了解、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过程。”

在满足孩子这一敏感期时,家长要注意两点。

1、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必须安全

比孩子嘴巴小的东西切忌不要让他塞进去,以防孩子把整个东西吞进去,要是能吞进肚子里也好,就怕卡在喉咙里。如硬币、各种药片、花生米、果核、扣子、各种小的珠子等等。凡是孩子能把它完整塞进嘴里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他放进去,放进去了也要及时抠出来。孩子会哭,赶紧换其他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那些细、尖、硬的东西,容易伤到孩子的嘴,千万不要让他塞进嘴里。比如调羹、筷子、缝衣服的针、剪刀、铅笔、牙签等等。

孩子不会走路的时候,这些东西他轻易够不着,大人更可放心。一旦孩子会走路了,这些东西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了。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手里的东西。

2、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必须干净

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除了要注意安全之外,另一个就是要干净了。

孩子自己那么小,不懂分辨干不干净,不管什么往嘴里塞,大人必须要注意。我发现,我家小宝挺喜新厌旧,一样东西放嘴里吸了一会儿之后,他会把它扔掉,然后换过另一样东西。被他舔过的东西弄了到处都是口水不说,还沾满了灰尘或沙子。我就要不厌其烦地洗干净之后再拿给他玩了。

而老人家带孩子就没有这么细心了,或者他们嫌麻烦。孩子掉了玩具,他们捡起来直接拿给孩子玩,孩子马上又放嘴里。所以我还得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也说明,孩子能自己带的话,真的还是要自己带,哪怕辛苦一点也值得。

孙瑞雪说:“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脚就会无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敏感期,不要去干扰孩子,而是让他自由顺利地渡过各个敏感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90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