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于自信是自负
周末,和朋友们一起聚会。
闲聊过程中,说起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
朋友说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这次新学期班干部竞选,却以11票之差落选,回到家里非常愁苦,甚至用绝食以表不满!
本以为孩子过几天就淡然了,谁知道开学快两个月了,孩子还是心有芥蒂,经常在家念叨:
“太不公平了,竟然选一个成绩没我好的笨蛋当班长!”
“既然那样也可以当班长,那我考这么好还有什么用?”
听到这里,我确实感到十分诧异: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自以为是?瞧不起别的同学吗?
网上一搜,发现像朋友儿子这样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孩子,还真不在少数。
曾几何时,自负竟然成了许多“优秀学生”的通病?
今年年初,在春晚上扮演打假警察的翟天临,就因为过于“自信”,惹出一场闹剧!
他的一句“不知知网”,直接让“高智商,高学历”的学霸人设轰然倒塌!
“知网事件”让翟天临彻底凉透了,但其实走到这一步也绝非偶然,而是早就有迹可寻。
多年前,他就被大学老师在节目中告诫:“别嘚瑟”。
教育心理学认为:过于自信就是自负,而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
有一家心理机构曾针对七年级中学生,就“自信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
25%的学生曾产生过自负倾向,感觉自己很完美,仅有10%的同学能够多角度认识自己。
作为家长的我们,是时候和孩子好好沟通这个话题了。
2、自负是怎样产生的?
还记得前几年震惊全网的新闻“主角”李天一吗?
他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宠爱,和各种耀眼的光环之下。
他是幼儿申奥形象大使;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等奖项;被选为海淀区书法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他的前途本该光明无限,但却因打人事件和轮奸事件被捕入狱。
自幼集“万千宠爱”的他,形成了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性格,最终自毁前程。
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很痛心这样的事情。也因此,我们更需要找到孩子变得自负的原因:
(1)生活的顺利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
孩子们享受着父母的百般宠爱、夸赞,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常常会使自己觉得“很了不起”。
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过度夸奖孩子,会导致他们变得自负。
研究作者称:
“当家长高估了自己的孩子时,这些孩子很可能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也就是自负。”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值得他人另眼相看,于是时常会表现出过于自信和极端自负的行为。
(2)自我认知
邻居家强强,今年刚升入初中,平时有些“固执”,总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在钢琴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就开始觉得能力强于他人,谁都比不上他。
学习新的曲目时,弹了两遍就说:“我不需要像他们一样慢慢地弹!”。
结果第二天再弹时,却错误百出。
孩子如果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很容易形成自负心理。
(3)情感原因
我高中时的同桌,是个相貌一般、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从不跟我们一起学习玩耍的女孩。
哪位同学添加了新衣、新文具之类的,她总是嗤之以鼻:
“有啥了不起的,还不是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
班上同学考试超过她,她便不屑地说:“偶尔而已,没啥了不起的”。
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在表面上装出看不起别人的样子,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
这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也属于自负心理。
3、把握这3步,远离自负心理!
富兰克林曾说:“自负,是一个人需要除掉的恶习。
孩子自负,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引导,帮助孩子回归正常心理的轨道。
那么,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1)学会接受批评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在赞美的环境中,受不得半点批评。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
所以,平时多告诫孩子:有夸奖就会有批评,要学会慢慢接受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进步。
心理学家高顿教授认为:
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更能适应社会,其中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
(2)与人平等相处
苹果公司CEO库克,是硅谷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即便是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从来是以平和的姿态示人。
库克常说:
“我喜欢提醒自己来自哪里,将自己置身于不起眼的环境,有助于自己前行”。
对家长而言,同样要引导孩子发现他人的优点长处,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人。
(3)提高自我认识
《老子》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长处,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纸上明确写出自己的优点,比如说:
自己的数学好、阅读理解能力强等,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其所长。
同时,也写出自己存在的缺点,比如说:
体育不达标、动手能力不强等,明白自己的劣势,才能补其所短。
只有不断的求知,才能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
(4)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晚清重臣曾国藩,有着赫赫战功,享受着高官厚禄,但为人极为低调。
他曾给弟弟曾国荃寄去一封信,信中写道:
“左列钟铭右读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意思是告诫弟弟,千万不要因取得成绩而狂妄自大,越有功劳越要学会低调。
这样的叮嘱,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就如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说:
无论在事业上获得多大成功,都必须“谦虚为怀,戒骄戒躁,更加努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变得自负,毁了自己的前程,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要看到自己的未来。
从现在开始,对孩子进行自负教育。
别让骄傲支配了孩子,莫让自负成为孩子成长的拦路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