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哈佛、耶鲁、MIT...
这些名校给大众的印象就是:学术殿堂、高不可攀。这些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大学,已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标杆,这些不用我吹也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种种标签,逐渐化为这些学校的光环,甚至“遮羞布”。
前两天恰好在 quora(美国知乎)上看到了一个讨论帖,讨论主题为:
What is one thing that shocked you when you attended an Ivy League or a highly prestigious school like Stanford or MIT? (在那些常青藤名校或斯坦福 MIT 这样大学中,有哪些令人诧异的现象)
这个帖子下的部分回答和我们平常对那些名校的解读不太一样,甚至与之相悖。我就搬过来和大家一起换个角度看看那些名校。
首先是一个名为 Matthew Hartzell 哈佛学子带来的分享:
我在 EA 被哈佛大学录取了,我在踏进校门之前依然保持着对哈佛的一种浪漫的幻想(最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就是人们口中的“书呆子”,我以为在哈佛都是像我一样的人。
但现实和我的幻想大相径庭,同学们并没有在宿舍或餐厅探讨学术,令我惊讶的是,大部分同学都痴迷于聚会、扮酷拿样、party、酒精、运动或兄弟会的活动。我发现自己很难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回首过去,大学时代是我最孤独的一段时光。
作为一名来自公立高中的学生,我对主宰哈佛的私立学校文化手足无策。我无法适应身边突然出现的特权学生,他们的父母每年都会花很多钱,就是为了他们能够加入哈佛 finals clubs (哈佛的精英社团)。
更让我感到诧异的是,有些同学声称自己找好了毕业后的 ibanking 工作。我一直以为这个“ibanking” 里的 “i” 和 iPhone 里的 “i” 是一个性质——产品名,后来我才知道 ibanking 指的是投资银行。后来我发现,与我一个毕业班的同学中有 40% 的人选择了投行领域。
学霸 Matthew Hartzell 给我们描述了他进入哈佛前后的心理落差,直到他踏进哈佛校园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那里并不是他幻想中的学术乐园。
这也是大众对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误解之一,就像那个“哈佛大学凌晨四点的图书馆”一样,是一个很大的误读。凌晨四点还在图书馆绞尽脑汁地很可能是考试周的“学渣”们,真正的学霸有着高效率,又科学的学习工作习惯的。
讨论帖中,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 William Beeman 也描述了存在于这些顶尖大学的一些现象。
据我们了解,那些名牌大学中也有很多“懒惰”的学生,他们曾公然表示自己对学习并不感兴趣,这些孩子的父母在他们顺利进入名校这个环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富贵荣华,甚至这辈子都不用工作,但是如果不去努力获得名校学位,他们父母的面子可能就挂不住了。这些孩子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校友的家属,也有一部分是家里为大学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后进来的,比如特朗普总统的女婿 Jared Kushner.
这些名校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很多学工程学和医学的孩子,其实他们对这些领域没有丝毫兴趣,但是因为无法抵御家庭权威,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他们如果想要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纯研究型学科时,父母就很有可能停止供他们上学。
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被录取是因为他们在特定体育领域的杰出表现,他们有很多学生的学术课程是不达标的,即使是最富盛名的大学每年也会招录一定数学的运动员学生,因为在体育赛事中的表现和校友捐赠有联系。
当然,William Beeman 也解释说他仅仅描述了这些名校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并不是在定义名校。那些大学依旧是学术殿堂,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
在那条帖子中,大部分内容还是惊叹于名校学生具备的优秀特质。比如:
能够在失败中茁壮成长
都勇于跳出舒适区
都善于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
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他们很有可能无法在这龙争虎斗中生存,有些社会法则在这些名校中体现地更加淋漓尽致。
关于这些特质,讨论帖中有一名来自瓦萨学院的学生分享了一个足以以小见大的故事:
我来自瓦萨学院,曾因拜访哈佛和耶鲁的朋友,而有机会旁听几节他们的课程。
让我惊讶的是,哈佛的那堂课程并不比我们瓦萨学院的先进或困难多少,甚至有些教授的课很无聊。
但是真正的区别在于,哈佛的学生会花比我们更多的时间去认证完成作业,他们更加努力,为学术付出的时间更多。
我从中深刻地意识到了,一旦你达到了一定的智力水平,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努力,而不是你拥有的智商优势(尽管家庭资源也是一方面)。名牌大学并不是证明你有多聪明,而且能体现你是否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和工作。
以上是我筛选了几个优质高赞的回答内容,同时也是让我陷入沉思的内容。
或许我们习惯性地把目光投降了“哈耶普斯”们的光环——学术殿堂、学术乌托邦,有些甚至是我们对那些名校的幻想。但凡将目光稍作转移,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大学其实也是多种现象、多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和任何一所“凡间的大学”一样是个复杂的社区。
在那里,学生并不全是我们印象中的学神学霸;除了学术外同样暗流涌动。
当然了,能考上哈耶普斯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的学霸,都“具备超越常人”的特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些孩子真正优于常人的是他们的智商吗?不见得是。
除掉各种先天因素,他们真正的优点是知道如何学习和工作,如何在失败中不断成长,如何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敢于挑战。
RE:
https://www.quora.com/What-is-one-thing-that-shocked-you-when-you-attended-an-Ivy-League-or-a-highly-prestigious-school-like-Stanford-or-MI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1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