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鲜沦陷,国王千里大逃亡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丰臣秀吉在基本完成日本国内形式上统一的情况下,集结了十四万大军,悍然对明朝附属国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懦弱的朝鲜国,又哪里是战力强盛的日军对手,几次交锋下来便是一溃千里,汉城(今韩国首都)、平壤(今朝鲜首都)相继沦陷,朝鲜国王李昖闻风丧胆,一路逃窜到鸭绿江附近的义州,急忙向宗主国明朝呼救。
明代朝鲜疆域图
朝鲜国王最大的请求是让明朝先保住他的小命。
贪生怕死的李昖在这个时候,为了保住面子厚颜不惭的说:我想进入明朝境内,是因为我宁可死在天子之国,也不能死在倭寇的手里呀!
在经过一番调查核实之后,明朝终于同意了朝鲜国王李昖的政治避难入境请求,把早已被日军吓破胆的李昖安排到宽奠堡(今辽宁丹东市)作为其流亡政府所在地。
朝鲜王李昖弃城奔平壤,又奔义州,遣使络绎告急。倭遂入王京,执其王妃、王子,追奔至平壤,放兵淫掠。
万历朝鲜战争主要战役地点
明朝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集结了四万精锐,号称十万大军,于万历二十年(1592)任命宋应昌为备倭总经略,李如松为备倭总兵官开始了第一次入朝作战,随即取得了“平壤大捷”的重大战果,有效的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迫使丰臣秀吉进入和谈。
明朝提出三个主要要求:
1、要日本归还朝鲜所有领土
2、礼送被俘的朝鲜王子回国
3、要丰臣秀吉发表谢罪申明
面对明朝提出的和谈要求,丰臣秀吉表示完全无法接受啊!
丰臣秀吉
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吧,因此在和谈失败后,战火又迅速重燃,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明朝再次征集七万大军,任命邢阶为备倭总经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组织了第二次入朝作战,取得了稷山之战的胜利,但是随后因为蔚山之战的失利,双方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十分意外的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日军统帅丰臣秀吉突然暴毙,死前遗命日军各路指挥官全线撤军,至此打打停停持续七年之久万历朝鲜战争,正式宣告全面结束。
以上是关于万历朝鲜战争的简单阐述,但是万历朝鲜战争背后的故事远远不仅于此,为了彻底解决日本侵略之事,明朝曾经几次研究与筹备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的计划,试图从根本上终结这个好战小国。
2、太仆寺官员提议远征日本本土震惊朝堂
万历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当时兵部尚书石星正在筹备对日本作战计划的时候,负责养马事务的太仆寺少卿张文熙突然抛出一个重磅言论,提出组建十万精锐水兵,直接横渡大海去进攻日本本土,这个大胆的构想当场就把朝堂震惊了。
蒙古远征舰队遭遇台风
前朝忽必烈远征日本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元朝曾经组织两次出海讨伐日本的军事行动,都遭遇了台风,结果导致了十几万将士葬身鱼腹,这才过去多少年啊,张文熙你又想来整跨海作战这事?
万历皇帝还好,也没说什么,看了之后直接推给兵部,说让兵部去讨论讨论可不可行,朝臣们则炸锅了,纷纷弹劾张文熙啥也不懂瞎比划,尽扯荒谬绝伦的馊主意,张文熙自己也没想到,同僚们的指责这么强烈,一时间也扛不住压力,不干了,辞职回老家了。
近日张文熙御倭一疏尤为乖谬。动四省之兵,连十万之众,以试之海上,风涛出没,只葬鱼腹,安能捣倭穴耶?
3.暹罗国自告奋勇再提远征日本本土之事
古代暹罗疆域图
要说也是张文熙倒霉,说的不是时候,要是在晚点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万历二十年(十月)暹罗国(今泰国)使者进京朝贡,万历年间,暹罗已经是东南亚半岛最强盛的国家,尤其海上实力称雄一方,暹罗使者听说大明属国朝鲜被日本侵略的事情,当即义愤填膺,自告奋勇的请求要率暹罗水师出兵海上,直接攻打日本本土,配合明朝两双线夹击。
这个重要的事情,按说一个使者,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限的,所以当时暹罗使者无非就是发誓表忠心,出嘴不出力罢了,但是这番表态还是深得明朝上下欢心,给予了暹罗使团超级丰厚的赏赐。
二十年,日本破朝鲜,暹罗请潜师直捣日本,牵其后。中枢石星议从之,两广督臣萧彦持不可,乃已。
要说忽悠,那果然是一茬接一茬,这边陆路出兵朝鲜都还没有行动,海上进攻日本本土更是八字还没一撇,万历皇帝就先忙者吹嘘起来了,特意派人送八百里加急敕谕,给还在宽奠堡流亡的朝鲜国王,敕谕里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朝鲜国王你不要着急,我已经派文武大臣统帅辽东地区十万精准备渡过鸭绿江帮你复国了,另外我还让暹罗,琉球等国,召集数十万海军,直接去打日本本土,让他以后再也不敢欺负你了,这一番圣言,估计当场就把朝鲜国王感动的泪流满面,还是有大哥照着的好。
皇帝敕谕朝鲜国王:朕今专遣文武大臣二员,统率辽阳各镇精兵十万,往助讨贼........并宣谕琉球、暹罗等国,集兵数十万,同征日本,直捣巢穴。
4、跨海远征日本计划因和议谈判而中止
事实情况是,明代中后期海上作战实力本身已经日益衰落,想大规模的跨海登陆作战,必然要耗费数年,重新打造一支远洋舰队,从国家财政上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福建巡抚许孚远奏请拨款数百万两白银,训练水兵二十万,建造战舰两千艘的世纪大工程,直接就把户部吓呆了。
乞我皇帝与二三大臣定议征讨,特发帑币百万,分助诸省打造战舰二千余只,选练精兵二十万人,乘其空虚,出其不意,会师上游,直捣倭国。
另外暹罗、琉球这些小国,虽然在其区域内,海上实力不俗,但是作战能力跟当时的日本比起来,还是存在不小差距,所以如果真的要进攻日本,主要还得依靠明朝自身的实力。
何况以当时的船舶技术,严重受制于天气因素,大军贸然出海作战潜在风险确实太大,一旦遭遇台风,很难避免不重蹈元朝的覆辙,所以当时所谓的进攻日本本土计划仅仅也是流于口头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去筹备实施。
再加上明军入朝作战之后,陆地战争进展颇为顺利,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明朝与日本进入到议和程序,因此跨海作战计划更是中止作罢。
5、君臣上下齐心,重启跨海远征日本行动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由于和谈宣告破裂,朝鲜战事重新燃起,明朝政府这次彻底恼怒日本的反复无常,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日本,所以这回动了真格了,在派兵入朝作战之后,又重新筹划起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计划。
这次跟上次嘴上说说可不一样了,从皇帝到内阁、六部上下一心,都对进攻日本本土达成了一致意见,终于在真正意义上筹划准备起来了。
首先在天津与登莱设立了一个新的军区,任命当时的山东布政使为海防巡抚,专职负责筹备海上作战的诸项事宜,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大量征召善于水战的士兵,在江苏等地开始大规模的造船行动,同时也下令征调一些海商船做为军用。
水兵跟战舰的事情紧锣密鼓的进行之后,接着就是远征日本的将领人选了,明朝政府综合考虑之后,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指挥官,时任广西总兵官童元镇。
童元镇骁勇善战,在担任广西总兵官期间,多次率兵成功平定了蛮族之乱,另外童元镇还曾经担任过广东总兵官,对于水军及海战又一定的经验,同时在与当地海商的接触中,也比较了解日本的一些情况,所以兵部速调童元镇出任浙江总兵官,筹划出海作战的战术安排。
会日本破朝鲜。廷议由浙、闽泛海捣其巢,牵制之,乃改元镇浙江。既而事寝,移镇贵州。
6、丰成秀吉意外死亡,明代跨海远征计划宣告终止
按说这次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在万历皇帝的强力支持下,沿海各省积极配合,仿佛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但是意外的是,明朝远征水师正在加紧筹备的情况下,丰臣秀吉突然暴毙了,而且临死遗言各部下全线撤军,等于万历朝鲜战争就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远征日本本土计划是否还有必要进行?朝廷上又起了争议。
有些明朝官员主张远征日本继续按计划进行,原因是担心日本虽然撤军了,但是保不齐过段时间又来进犯了,所以干脆直接杀到其本土,以绝后患。
但是万历皇帝不想打了,为什么不想打呢,主要是打仗太烧钱了,尤其对于以财政拮据著称的明朝来说,整个万历朝鲜战争耗费白银七百余万两,差不多明代太仓银库两年的岁入,就投入了一场战争中,再打下去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
最终明代万历年间两次筹划的远征日本本土计划就此夭折,第一次筹划仅仅是纸面讨论阶段,因为明朝与日本的和谈而搁置,第二次筹划则进入到了落地执行阶段,只是因为丰臣秀吉的意外去世,导致朝鲜战争的突然结束。
而举全国之力投入到七年的朝鲜战争,最终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实在不愿意再投入到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去,最终远征日本本土的筹备工作悉数停止。
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朝鲜迄无胜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