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学青年不是什么好词儿,但宋丹丹并不避讳,她直言自己“从小就是文学青年”。
文学青年有哪些“操作”?按照宋丹丹的理解,文学青年居然是能够通过写作,“拿私生活卖点钱”。
那是1997年,倪萍、黄宏、蔡明都出了书,“大家说挺赚钱的”。宋丹丹的心思也随之有点活络起来,写下自己的感情经历,六七万字,主要聚焦和导演英达的那一段婚姻。
不过,这本没有最终完成的书很快被宋丹丹“冷落”,而且转眼就是十年时间。
原因是,宋丹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重新捕获了幸福,用“文学青年”宋丹丹的原话来说,是“突然掉进蜜罐里游泳”。这样一来,她感觉不必靠卖私生活赚钱了。
十年后,金牌出版人金丽红找到宋丹丹,劝她出版,宋丹丹被说服。这本“情感自传”成功面世,被取名为“幸福深处”。
尽管书的名字洋溢着幸福,但宋丹丹和英达离婚前后的纠葛,还是引发众多读者讨论。宋丹丹说:“那时是我最困难的时候。”
1
1997年,宋丹丹和英达离婚,此前的“模范夫妻”形象,瞬间坍塌,只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
宋丹丹说,“我和英达在一起的10年,有9年半是快乐的。”却因各自婚内出轨,他们的婚姻难以为继,不得不分道扬镳。
或许是快乐与痛苦形成的巨大落差,宋丹丹置身其中,一度无法自拔。她回忆说,那个夏天,“白天我以泪洗面,晚上抱着枕头说话,逢人便哭诉自己的悲惨境遇”。
宋丹丹坦承,自己那会儿“基本上离精神病不远了”。折磨得差不多精神崩溃,她曾经想过自杀。
作为多年闺蜜,这时候,倪萍适时出现。
早在1987年,倪萍就和宋丹丹认识。正是在这一年,宋丹丹和英达参与北京人艺排演的新话剧《纵火犯》,两人逐步接触,发展成恋人。
也就是说,倪萍见证了宋丹丹与英达从恋人到夫妻的最初阶段。而且,她和宋丹丹成为朋友,还互相取了个昵称“丽妮”,这一做法不仅“洋气”,更可见她俩关系较为亲密。
有一天,倪萍打电话给宋丹丹,问:“你在干什么呢?”
宋丹丹脱口而出:“我想死!”
倪萍立马回应:“丽妮,你不能再一个人憋房子里了,你快神经病了,到我家来帮我擦地吧。”
当然,不是真要宋丹丹去擦地板,而是请她吃饭,开导她。
因为离婚,宋丹丹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几乎没有什么人搭理她,“感觉很孤独”。倪萍的劝解,让她恢复自信。
有媒体说是“倪萍救了宋丹丹一命”,这句话说得有点言过其实,但毫无疑问,倪萍确实是宋丹丹生活中的贵人。
关键时刻精神上的扶持,比黄金更珍贵。
离婚后,作为母亲,宋丹丹自然渴望和儿子巴图在一起,为此特别在意巴图的抚养权,媒体更是称“争夺巴图抚养权”。
对于这个问题,宋丹丹也和倪萍商量过。在电话里,倪萍相当霸气地直击要害,她说:“丽妮,钱是什么?只要花钱能买的就是最便宜的。”
倪萍一句话,犹如一颗定心丸。当时7岁的巴图,被判归宋丹丹抚养。
2
1989年,宋丹丹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这个作品名叫《懒汉相亲》,村长做媒,给懒汉“潘富”介绍对象,却因懒汉家里太穷,“电视”是临时用纸做的,为此闹出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筹备这个节目时,宋丹丹和倪萍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戏,酬劳三十块钱左右,但宋丹丹拿出5块钱,请倪萍吃饭。
“宋丹丹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没事绝对不会请我吃饭”,忽然如此大方,倪萍看出她“肯定有事”,一问,才知道是想倪萍帮想想她在节目中说哪种方言比较好。
于是,倪萍说:“那就说我们山东普通话吧。”
演出时,倪萍的建议被采纳,宋丹丹说着“山东普通话”,自带搞笑效果,开场一句“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引起全场大笑,而后面一次又一次强调“俺娘说了”,可爱、朴素的形象更是成为春晚难忘的经典。
第二年,1990年,宋丹丹与黄宏搭档,再次登上央视春晚,出演小品《超生游击队》。有过一次春晚经历的宋丹丹,一改之前的青涩,显得更成熟,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倪萍建议的“山东普通话”,导演这回还想采用。只是,宋丹丹自己改成了东北话,搞笑效果突出。
和黄宏接连合作,六次在春晚舞台亮相,宋丹丹知名度高涨,而1999年,宋丹丹和赵本山合作《昨天·今天·明天》,则联手打开了“小品王”的黄金时代。
这一年春晚,“白云”、“黑土”上线,宋丹丹喊着,“赵忠祥咋啦,赵忠祥就是我的心中偶像。”赵本山“回击”:“那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爱咋咋地!”
不管是“春风吹满地,人民真争气”,还是“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都是呼应时代心声,宋丹丹和赵本山都拥有了家喻户晓的超高人气。
其后又多次搭档,广受瞩目,但与此同时,宋丹丹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积淀业已被掏空,十分焦虑,无法奉献精品力作。2008年,和赵本山一起捧出《火炬手》后,宋丹丹与春晚舞台真正进入“绝缘”状态。
这些年,也有春晚导演比如哈文,曾试图打破“绝缘”状态,诚恳邀请宋丹丹再度出山,但宋丹丹总是“诚恳地拒绝”。
不只是宋丹丹,赵本山也透露过,他们没有信心的时候,还策划过“逃跑”。
“我怂恿宋丹丹,要不宣布春节期间去美国看儿子,要不干脆往墙上撞一次,这样就可以受伤住院为由不参加春晚。”
后来,宋丹丹坦率解释:“因为春晚太有难度,我确实演不出东西了,也超越不了自己了。为什么我要等到让观众把我骂下来呢?其实我是黔驴技穷了。”
倪萍认为,“她不上春晚是她的选择,也是观众的损失”。
多年闺蜜,倪萍深知宋丹丹的舞台魅力。她公开力挺宋丹丹,直言自己最想看的春晚节目还是宋丹丹演小品。
倪萍说:“谁都演不过宋丹丹,我就盼着她上台笑20分钟。”
3
2011年7月,倪萍获得两个奖项,“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十大杰出艺术成就者”。
获奖时,倪萍坦言:“和同时获奖的田华老师、刘兰芳老师、张继刚他们相比,我真的不配拿这个奖,如果能退的话,这个奖我退了吧。我仅是沾了职业的光,又出名又得利的,我知道自己,我会努力的。”
即便如此,倪萍没能躲开质疑,她被评论者斥为“虚伪”。易中天也发文,说这是“戳脊梁奖”。
看了评论,宋丹丹同样在社交账号发帖,对倪萍有些看法。众人质疑之时,宋丹丹的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落井下石”。
发完之后当晚,宋丹丹一夜梦见的全是倪萍,“自己的心都揪在了一起,老想哭”。第二天,她删除了自己发布的评论。
“如果不删除,这辈子都没法安生睡觉啦。”
宋丹丹回顾了和倪萍的友情岁月,从1987年彼此认识,到叫她去家里擦地,到商量巴图抚养权,此后十多年,生活中的她们,渐渐疏远。
参加某个节目时,宋丹丹公开吐槽过倪萍:“她很聪明,她有时候的玩笑很刺伤人,但是她不觉得。”
倪萍也承认,自己喜欢开玩笑,说话直,这一性格,潜移默化一辈子,差不多已经固化,很难改变,而宋丹丹也是自尊心很强的人。
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淡漠于江湖,相安无事。
两人已经不再如当年一样亲密,但友情的根底,仍然存在。对于倪萍,宋丹丹强调她“不可替代”。
宋丹丹写道:“有一种朋友无论与你疏远多少年,无论与你在对生活的认知上有了多大不同,她就是她,在你心里永远占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一席。”
前几天,宋丹丹宣布,明年60岁,她将要退休,退出话剧舞台。
接受媒体访问,宋丹丹称:“明年我要退休了,明年我60岁,这也是我作为话剧演员在北京人艺工作40年,告别舞台的一个演出,我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结束。”
时间真的就是一个筛子,人来人往,缘起缘灭。
只是,关键时期的烙印,已然刻进各自的生命,永不磨灭。
正如宋丹丹向倪萍喊话:“我们都不是从前的丽妮了,但你仍是我的丽妮!”
注:本文由“戏精在上”原创出品,首发头条号,谢绝转载,但欢迎评论、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