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孔子的出现,照亮了一个时代,甚至照亮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

孔子的出现,照亮了一个时代,甚至照亮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意思不是说,如果仲尼不出生,大家就连蜡烛也点不起。而是说,孔子的出现,照亮了一个时代,甚至整个中华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知道,有些历史朝代是黯淡无光、无谓地消逝的,正如籍籍无名、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很多人。但有些时代却精彩纷呈,群星璀璨,比如春秋战国,比如三国魏晋,比如盛唐。

孔子,就是春秋时期诞生的一颗让人无法忽视的明星。当然,在他所诞生的春秋时期,孔子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头顶“圣人”光环,毕竟他所开创的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而已。然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已经有人在流传孔子的不一般了。

鲁国大夫孟釐子(也叫孟僖子)死前,特意让自己的儿子孟懿子去孔丘那学习。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yì]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孟喜子跟随鲁昭公到楚国去,在种种礼节上多不能应付,回来之后非常后悔自责,所以在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子嗣孟懿子说:“孔子这个人,是圣人的后裔,是在宋国受到灾祸才逃到鲁国来的。他先祖 弗父何 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君,却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不就是显达的人吗?我马上就要去世了,你一定要去跟随他做老师。”等到孟喜子去世后,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孔子那学礼。

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左传》昭公七年

说就是南宫敬叔,何忌就是孟懿子。

可见在孔子早年时,其博学好礼的名声就已经广为流传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 述而》

孔子说:“说到圣与仁,那我哪里敢当!不过是不断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就是做到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孟子-公孙丑上》载子贡对这事的看法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可见当时的学生已经把孔子看成圣人。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木铎是指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什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一个地方官都看出来了,孔子将作为上天传达旨意的喉舌,孔子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到了什么地步?这个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但孔子真正得到大名,是在汉代独尊儒术、全面尊儒以后。孔子从谥“褒成宣尼公”( 汉平帝,“褒成”这个地方的“公”爵),到北魏的“文圣尼父”(北魏),“先师尼父”(隋文帝),到“文宣王”(唐玄宗),以至“至圣先师孔子”(明嘉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清顺治)。

即使在民间,大家不知道他这一长串名号,但“文圣”或“孔圣人”的名号,肯定是知道的。虽说孔夫子的文庙没有身为“武圣”的关帝庙火,但“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的歇后语,却一定人尽皆知。

孔子开创的儒家,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塑造了国人整体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征,甚至波及周边小国,比如日本、韩国。

然而,不管后世这些不断堆积起来的吹捧,我们去看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手资料——《论语》,却会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有他的喜怒哀乐,也会矛盾,会纠结,会犯错,会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挣扎,会“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77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