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才,中考学霸都深有体会:应将小考当垫脚石,还没上七年年就要合理布局初中三年的学习!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中考能顺利考入理想高中的学生,七年级时基本都做好了准备,提前进行了合理规划,而“状元”级别的学霸,更是时刻准备着往前冲——
七年级夯实基脚培兴趣,八年级迎难而上克重点,九年级临门一脚巧冲刺。
杭州中考状元曾说:“我把七年级八年级都当做九年级过,所以到了九年级我成绩非常稳定。”
要想中考夺魁,须早早从七年级开始合计——凡事预则立!如果从笨鸟先飞的角度考虑,甚至还没正式上七年级,六年级一结束就开始合计着怎么初中学习!
1
七年级:彻底改掉各种陋习,适应新的节奏,积累新知识
中学知识相对连贯性和逻辑性更强,一个点没听明白,另外一个点接不上,导致不会做题。
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改变思维习惯,一个是做好文科知识的积累,理科知识的熟练使用。
中学和小学明显不一样,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初中理科多数以字母为主,而小学生总是把字母当成一个具体的整数去思考,举特例不考虑一般情况。无法将数的范围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和实数,需要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改变这种思维定式。
文科知识的积累在七年级做好也很关键,七年级理科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思维量不大。需要做好语文与英语的词汇和阅读的积累,想总成绩拨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只靠一两科打天下。
小学时放多很聪明的小男生,语文和英语却是弱项,到九年级想短时间补上来,有一定的难度,记忆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扎实,离优秀也会有相差。再加上物理和化学难度的增加,九年级只能疲于应付,很容易失去斗志。可见,七年级时间比较充裕,做点文科知识储备工作很有必要。
初中课程多、知识杂,要善于找记忆窍门。如联想记忆法: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和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而经验验越丰富、知识越开阔、思维越灵活的人往往联想越活跃。像head,如去精心盘点、联想,几乎所有常用单词都能牵扯进来:head-hair-eye-ear-foot-headache-bread-breakfast……可见联想记忆法威力之大——掌握一定的联想规律(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不但有利于巩固记忆,且有利于迅速回忆。
为避免单打独斗,要主动找合作伙伴,以便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善于并主动与同学讨论或争论问题、多做笔记、坚持练笔等。建议暗暗锁定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自己战胜的“目标”:紧跟他的步伐,向他学习、向他靠拢,找机会拼尽全力超越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学英语,单词记了又会忘是最大“绊脚石”之一:一定要先过好音标关,然后根据拼读规则和字母(组合)读音规律拼记,才记得又牢又快。记语法要善于从日常口语句型中推断出,即“逆推法”——先熟悉例子,后推断语法用处或构成特点。如: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last night?
—Oh, I wasn't doing my homework. I was playing games with my sister.
从中可推导得出结论:过去进行时的构成"was/were+V-ing"、一般/特殊疑问句办法“直接将was/were提前(否定直接在was/were后加not)”、常与某些特殊的过去时间搭档“at this time last~/at 10:00 yesterday~”,等等。
当英语有了一定基础后,要试着适当接触一些较简易的英文原版影视、诗歌小说、歌曲等,一遍不懂就二遍三遍,特别是英文歌(如Yesterday Onece More, Life is Cool. Trouble is a Friend, You're My Sunshine,God is a Girl等),反复听、试着唱,直至把歌词记得滚瓜烂熟(实在不行就先把歌词背下来)。不妨买个插卡的播放器,并根据自己所在的年级,下载一些听力或课文(最好有原文或答案对照),每天睡觉或吃饭前后放。先别管听不听得懂,至少可营造一个学英语、听英语的氛围(习惯)。然后听多了自然也会一些——婴孩学说话其实就这样,反复听并咿呀学会的。
现在的语文,没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难以拿高分。一定要多阅读,开阔视野。认真揣摩别人家“孩子”的写作妙法、摘录文章里的优美词句。现在的学生都觉得没什么可摘抄的。其实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标题,一句具体鲜活时代气息、幽默可爱的俏皮话……都值得借鉴与学习。
数学最要多练、勤思,会灵活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数学重在理解,遇到复杂的公式,更要先理解其推导过程,靠死记硬背较难将各种数学概念串并到一起。数学成绩好,能为物理、化学的学习创造优势条件,尤其是读高中时。文科一旦差了一点还有望补上去,理科差了总会有相当大的麻烦。
文科性的东西要博闻强记,只是记忆办法还得自己去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家长要做些啥?
作为家长,在领跑阶段切莫长时间做“甩手掌柜”,最好能陪读,至少要戒掉平常那些不良嗜好(如打牌、睡懒觉、做事拖拉等),每周争取能抽3~4小时与孩子一起活动:督促认真完成作业,检查课堂笔记的整理情况,及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或一起锻炼、或一起健康饮食、或一起探讨学业问题与人生……
2
八年级:防止偏科,提炼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自己的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文科积累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很重要,英语阅读量三年需要达到15万字,语文的阅读量更惊人,可能会高达60万。
记得我读初中那会儿,因是语文试点班,七年级下学期起,课本内容老师基本不讲,一般只重点教几篇作示范,剩下的多靠自己自学,然后不断补充新阅读,初二就学过当时高一的课文——结果,只说结果,初二我们班就同时参加中考(只考语文),全班平均成绩78分(100分卷面分)。
可见,学习有余力的可以考虑八年级开始阅读九年级的文章,九年级争取阅读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样中考就游刃有余了。
可以说,现在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积累越来越重要了,多读多写多背(摘抄)要当成家常便饭。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一切都好办了。当然,兴趣和爱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培养的,或许从小学就要培养——而不是培养那些“好吃懒做”的恶习。
理科数学的知识难度开始增大,一般八年级还要开设物理,多了一门学科,更要让随时思考成为一种常态!
七年级、八年级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数学从知识点上来说,60%以上的知识点全在八年级完成,必须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保障,而难题需要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入手,并灵光一闪立即搞定突破口。
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大量的基础知识题目,理解定理、定义和性质的含义;通过做难题对知识点内涵深入理解,反过来再去重新审视基础知识,能建立起知识点的数学模型;通过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对知识点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以达到灵活和综合应用的高度。
理科学习需要学会质疑和归纳总结,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高境界是把学会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点和学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清在向你招手!
◆ 家长要做些啥?
及时发现各科问题所在,争取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及时沟通。
如果是理解上存在问题,可以适当报班,加强某方面能力的提升。
3
九年级:提纲挈领综合运用,稳步登高挖掘深度
九年级上学期,大概在11月份左右,除化学外其他各科的知识基本已学完,综合运用、融汇贯通是九年级的主题和目标。
文科的语文有大量的文言文、诗词和语文基础知识需要背诵,七、八年级早有准备、先有积累的同学会明显感到轻松,作文素材的积累则需要反复对各类作文进行练习(模仿)、修改。
英语的词汇、句型和阅读也需要大量的积累,这时候就开始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了!好的学习方法开始显现重要性:一般包括“主动复习预习、自觉完成作业、努力背诵课文、尽量多阅读”等,具体包括:看书做笔记(摘录)、坚持写日记、善于利用工具书、勤动脑会找捷径(即“趣味记忆、归纳记忆、联想记忆”等)。
理科的学习重点这时候是综合应用,需要将三个、四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需要良好的运算和思考作功底。
思维能力好的学生的成绩优势开始分化!
理科的综合应用是建立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
三到四个知识点的综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将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定义、定理相互串连起来,寻找方法和思路。
从不同知识点作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比较各种方法后找准最简捷的解法。
多做这种训练比多做题更重要,可以为做其他题目节约宝贵的时间。
很多同学认为题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简单的方法,我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做更多的题目。
九年级学习最需要的是效率,强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很多同学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题解出来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识体系的最佳化。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简单的方法,计算和步骤相对较多些,存在多花时间和出错概率增大的风险!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善于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归类、完善!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一题多解找巧法,多题一解找通法。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与初高中有衔接的高中知识,文理科都一样。
学习后做中考题目会轻松些,并节约时间。理科更是如此,使用初中方法做题需要添加辅助线,有时候容易卡壳,高中的方法或许会更简单和快捷。
知识点也容易举一反三,用“放电影、联想”记忆法特别适合,可提纲挈领,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爽快。
◆ 家长要做些啥?
了解中考政策,确定目标,针对弱科选择合适的老师进行补习,做好心理疏导。
中考之后是高考,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中考决定高考,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能静心把此文看完的家长或学生,中考一结束,根本不用担心考不上理想中的重点高中,而一只脚或许已踏入重点大学的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