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当听到孩子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心里一定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
但是喜悦往往伴随着苦恼,许多的孩子都一岁了还是不会叫爸爸,看到同龄的孩子咿呀学语,自己的孩子却还是"闷油瓶",确实很容易让家长焦虑和担心。怎样才能让"闷油瓶"变成"小话痨"?
孩子迟迟不说话,很多父母都非常着急,我们首先来看看一般来说孩子的语言能力成长阶段。
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
1、发音器官问题
先天性唇裂腭裂或舌系带问题都会导致孩子开口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
2、听力障碍
有句话叫"十聋九哑"如果孩子听不到声音,那自然也就能难说话了。
不过现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会进行检查,如果有听力障碍或者先天性的唇腭裂,在出生时就发现了,不会等到该说话的时候才发现。
3、智力发育落后
这种情况的孩子,一般不仅仅说话落后,语言理解能力和智力发育都会落后,常常伴随眼睛不追物等。
4、自闭症
这种孩子不喜欢和人交往,在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也没有目光交流,对其他刺激也没有什么反应,对外界比较冷漠。
5、语言环境问题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没有给孩子创造很好的学说话的环境:没有人和孩子交流,没有人跟他讲话,那自然孩子就不会说话了;或者是家里语言环境复杂,如双语家庭,或者多语言环境的家庭,孩子听到2种或2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
语言受遗传、文化以及养育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很多在特定年龄段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通过养育方式调整,是可以快速追赶上同龄人的水平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养育者的言语丰富性
研究发现,养育者和孩子互动的语言越丰富,就越有益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如果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只是局限于日常生活内容,那么所使用的语言其实是很有限的,更多是关于吃喝拉撒等几个方面,而这还远远不够。这种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通过绘本故事来拓展语言的丰富性;
通过多带孩子出去,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向孩子介绍新鲜事物;
通过适合孩子年龄的歌曲哼唱来引起孩子对新鲜词语发音的兴趣。
有家长可能会另问:可不可以让孩子看电视来让其接触更多的语言?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交互性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语言并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如果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反而会因为减少了与孩子的互动时间,而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
更推荐的做法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有交互性的电视节目,并且由家长陪同观看。家长陪同观看,除了可以及时调整节目内容,控制观看时间,还可以在电视节目结束后就节目中的内容和孩子互动讨论,将电视节目对孩子语言发展的有利影响最大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