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秋游香山碧云寺,美景尽收在眼底

秋游香山碧云寺,美景尽收在眼底

要说北京寺庙中占有形胜之地的,不得不提碧云寺!它位于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创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至今已有688年的历史。石桥前的这对石狮,还是明末东厂大太监魏忠贤所造。

它保存完好,布局紧凑,现在的规模,是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所形成的。一般来说,游香山的时间如果充裕,那么再游一下碧云寺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两者都在一处,而且,这里的人少得多,风景还优美。

山门并不太大,有点像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变的小庙,只是少了根旗杆。

岁月留下了斑斑的痕迹,充满了沧桑感。想当初,这里曾被明代正德年间得宠的太监于经和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看中,作为自己身后的墓地,不过,因为他们生前获罪,死后自然无法埋进来。但魏忠贤的义子把这里改成了衣冠冢,直到康熙年间被平毁,后来乾隆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在香山看多了人头,真的需要好好的来这幽静之处洗洗眼睛。

任何美景,一旦成了人山人海之势,都会减分,无一例外!

寺中的这所院子,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1925年11月23日,林森、居正、邹鲁、叶楚伧、张继、戴季陶、谢持、覃政、沈定一、茅祖权、张知本、傅汝霖、石瑛、石青阳等14人在此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

会上通过决议,宣布中国共产党“非法”,并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

如今,那一切曾经的血腥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唯有这金黄的叶子迎着灿烂的阳光。

寺里的香炉中,香烟缭绕,有求岁岁平安的,也有求一本万利的,没办法,众生欲望多,烦恼也大。

有时想一想佛菩萨也真是忙啊,每天不知道多少人,在他们耳边唠叨,要佛菩萨保佑他这个,保佑他那个,估计坐在殿里就从来没有清净过。

倒是这放生池中的尾尾金鳞,一个个优哉游哉,不知听多了晨钟暮鼓,佛号梵呗,能不能早日越过龙门得道。

碧云寺最终著名的建筑之一就是五百罗汉堂,可惜,里面不让拍照,所以,只好拍拍大雄宝殿里的十八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可以理解为自觉者,在小乘佛教中是修行的最高果位,但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和菩萨。

寺中处处都有高大的树木,满目青翠,让人颇感神情气爽。

精美的汉白玉石牌坊,可不是一般寺庙里都能有的,它上面刻有人物、祥云、花草等造形图案,雕工精湛,细节生动。

石牌坊正中额枋上刻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几个金字。

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

此处又有一对狮子把门,从此门过去之后,就是全寺的最高点——金刚宝座塔!

此塔建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是在被平毁的魏忠贤坟墓旧址上仿照西直门外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样式所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灵柩被曾安厝于此塔内。

金刚宝座塔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自身通高34.7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登石阶可至最上层宝座顶。宝座上有七座石塔: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圆形喇嘛搭,其后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中央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

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曼陀罗是梵语译音,意为“坛城”,后来演变成象征性图案。按藏传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须弥山,四周分布水、陆、山、佛。

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塔肚之上用十三层相轮组成塔颈,最后为铜质塔刹。塔刹中央铸有八卦,四周垂有花缦。塔刹上端又立一小塔,上有“眼光门”,门内有佛。

塔檐仿木结构,每层角的脊上雕雄狮和麒麟,以前檐角还挂有铜铃,现在已经都没有了。

塔身的每个面都雕着三阁佛龛,有高浮雕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雕像生动优美。

如此幽寺,佳构,美景,在秋日的艳阳下,登临一游,岂不美哉?!


注:

  • 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26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