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大于天,但孩子的成绩好坏还是牵动着无数爸妈的心,毕竟成绩好的娃,将来选择的机会和出路会更多,孩子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所以在有些父母看来,成绩不抓是不行的。但是有位老师在家长会的良言金句,却让很多孩子成绩不好的家长大呼“终于敢挺直腰杆了”。老师说,孩子天资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不能一味的以成绩定“终身”,那些成绩不好的娃,或许是父母将来最大的“福气”。
为什么这位老师这样说呢?老师给家长们做了详细的分析:
成绩好的娃: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离父母、离家越来越远,随着事业的成功,这些孩子在大城市或者国外安了家,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一把付出去,给娃买房、娶媳妇。但想要见孩子,一年见个两三次算是多的了。这些父母用一辈子的精力给别人养了个好丈夫、好媳妇,却唯独不能在身边陪着爸妈。
成绩不占优势,并不代表孩子“大势已去”
1.陪伴是最长情的“孝顺”
人老了总会需要照顾,而作为儿女则是最亲近的人,当爸妈老来生病了,娃能守在身边,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儿女就在同一个城市,一辈子陪在爸妈身边,平日没事拉拉家常,帮爸妈干点杂活,虽然有自己的小家,但其实和父母永远没有分开。
2.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顺遂”,不用父母操心
成绩不占优势,孩子照样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这类娃将来可能不会离家很远,就在本市或者就近的城市安家,房价不贵,自己攒的钱就够了,不用爸妈掏钱贴补,自己的生活过得惬意舒服。父母的积蓄留着养老就好了,这样父母心里踏实,孩子也不会有很大压力。
还再为孩子成绩上不去而肝火大动吗?看到孩子将来回报给我们的,是不是瞬间心里满满的“甜蜜”了呢?所以如果孩子资质真的没有那么出色,就不要过分纠结成绩这事了,做个想得开的父母岂不是更幸福?
想得开的父母这样做
1.给孩子释放自己的空间
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太大进步,当孩子和父母都尽力了的时候,爸妈就不要纠结成绩了。或许这真的不是孩子擅长的,那么就让孩子放松下,跟着老师的节奏学好每一堂知识,课下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TA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
2.发展孩子的“优势”,避开孩子的劣势
既然孩子成绩不是父母期待的那样出色,那我们就按照孩子擅长的方向来吧。比如相对于学习,孩子更热衷于音乐;那就给孩子更多时间让TA发挥自己的优势吧,虽然这些优势也不一定是孩子成功的必修课,但若孩子能从中找到乐趣和自信,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坚持的事情。
3.教会娃体味“真正的幸福”
想得开的父母会教孩子做一个“幸福、普通的人”,我们在这社会上,多数都是普通人,那些一鸣惊人、出类拔萃的毕竟还是少数,那普通人就应该长期苦苦奋战,非得拔得头筹吗?实际上,那些更够认清自己就是普通人的孩子往往会更幸福。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