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拥有一项很神奇的能力,那就是模仿,似乎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少不了模仿的这个行为,他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片段,转移到生活中来,并且以重复这个过程为乐趣。
虽然这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家长应该予以重视的是,这其中往往充满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毕竟不是什么都能够模仿的,且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社会经验,以及辨别能力。
所以非常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受到伤害,而在此,若家长不能够对其多加督促和看管,可能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最近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至今都让我无法抚平心中的波澜,深深地为当事人的这两个孩子感到伤心和遗憾,而这个事件主要就是表明了孩子盲目模仿所带来的弊端。
故事发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主人公是正在上初中的两个女孩,一位叫周哲,一位叫小雨,因为这两个孩子都是身居于农村当中,且家里面的父母都在忙于挣钱养家,所以对孩子的照顾自然不能很全面,因此大多数时间,孩子们只能自娱自乐。
而上初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既好奇又懵懂,同时也叛逆,而就眼前的环境和条件来讲,孩子们平时更多的是依靠网络来排解无聊,例如说看看视频,刷段子什么的,而这场造成一死一伤的爆炸性事故正是来自于两个女孩模仿某视频软件中自制爆米花的视频。
即用易拉罐,酒精来自制,可是没有想到由于疏忽和无知,使得浓度高达95%的大量酒精与火源产生碰撞,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使得造成了一位女孩全身的深度灼伤而死亡,另一个女孩重度毁容的可怕结果。
之所以造成如此可怕的后果,其实就是因为大人没有及时的监护到孩子,而且加上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孩子之所以需要大人的监护,主要是因为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一些事情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再加上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
如果家长不在孩子模仿别人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干预,那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1、 影响孩子人生观的塑造。
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三观所在,而在此三观中,人生观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关乎着孩子的未来,以及思想的正确与否。
所以在孩子胡乱模仿别人的时候,不管是对是错都在津津有味的尝试着,且家长还不予以阻止,这只会让孩子在是非观念上,越来越混淆,从而导致之后对于人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
2、 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其次就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胡乱的模仿行为,会让孩子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包含饮食上的,也包含作息上的。
例如说模仿别人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的坏习惯等,会逐渐地消耗孩子,让孩子的身体健康越加的受到威胁,因此对于孩子模仿的行为,家长还是要严格的筛选比较好。
3、 影响孩子和家人朋友的关系。
再有就是孩子的模仿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和家人的关系,又或者是和朋友的关系,因为在模仿之中,孩子本身没有什么标准的衡量,所以很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从而伤害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所虽然我们家长不能制止孩子的模仿行为,但是可以帮助孩子矫正此类行为,那么当孩子出现模仿行为之后,家长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呢?
1、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唠叨孩子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并且大多数都是一些负面的行为,让家长们为此感到无线苦恼,而问题的解决在于根本,即要想办法把源头解决掉,然后才能避免后续的繁琐性行为。
而孩子喜欢模仿他人,归根到底是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力量体现之处,然后对自己充满认可,就不会把精力放在其他人身上了。
2、 用有意义的事情吸引孩子。
之前我们提到过,小孩子是有叛逆心的,有的时候家长根本奈不了孩子如何,所以强制性的管教,只会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而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针,即孩子若对不好的事情感兴趣并深陷于此,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有意义的事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当孩子对此感兴趣之后,就自然会撇弃之前那些不好的东西了。
3、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就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甚至有专门的方案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而逻辑思维能力的高明之处,就是在于它能培养孩子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而当孩子拥有这方面的能力时,他就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带跑偏了,也会很清晰自己的立场和方向。
4、 引导孩子选择正能量的伙伴和偶像。
最后就是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而引导的方面可以大致归为在伙伴和偶像两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是自己的伙伴,而且伙伴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又是很大的。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而且偶像又是孩子跟随的目标,即之后成长的标杆,但是这二者若选择不好的话,就会给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
小孩子会进行模仿是在所难免的,关键的是家长要在整个过程中尽职尽责,不要疏忽大意,将孩子的每一个相关细节都做到了然于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5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