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父母应尝试理解孩子的节奏,你的催促,往往是娃成长的最大阻碍

父母应尝试理解孩子的节奏,你的催促,往往是娃成长的最大阻碍

文|百草笑谈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早上整理好衣物的妈妈正在穿鞋准备出门,却还不见儿子出来,

便特别不耐烦的说:“你在干什么呀?快一点啊!这么早就叫你出来了,你却又迟到。”

小男孩儿急急忙忙大喊道:“我突然想去洗手间等一下,等一下。”

这时候妈妈就特别生气的说:“那你就自己去吧,我先下楼了。”

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家庭当中都会出现。其实孩子明明自己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时间,但是家长往往按照他们时间观念来催促孩子?

曾有一个调查研究显示,80%的父母每天都会对孩子催促说快一点。而这些催促常常表现在早上要上学出门的时候,要洗澡睡觉的时候,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

由此可见,催促孩子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但是经常催促孩子的这种行为真的是好的吗?

1.父母的催促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乐乐是一个初中生,和上小学时的情况不同,他现在的课程内容明显较之前有所增加。每天晚上放学之后就开始写作业。但是由于刚刚增加了新的学科,他还没有办法适应,所以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原本就很着急的他却在途中经常遭到父母的催促。

晚饭的时候他正想要吃一点水果休息一下。妈妈就过来催着他说:“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呀,你看这次的月考成绩你是不是又下降了?”乐乐有些生气,但是妈妈说的确实是事实。

父母的催促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原本就已经紧张的学业状态下,加大孩子内心的压力会逐步的让孩子更加焦虑。而这种焦虑往往并不是来自于作业或者是学习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使得他们变得十分烦躁。

2. 为何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磨蹭?

洋洋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平时比较安静,在家中也不吵不闹。在学校也是听老师的话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但是他有一个问题就是反应的特别慢,每次老师提问到他的时候,他都要站在那里思考一段时间。不了解他的人甚至会认为他刚刚在走神没有听讲。

而对待他的这种问题,他的妈妈却不能理解。比如在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妈妈会在一边看他,妈妈看他迟迟不肯下笔便推着他说:“你在想什么呀?快点写呀!”洋洋却一脸委屈的说:“我在想这个问题要怎么做呢。”

其实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是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自己的头脑的。经常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一边听别人讲话一边思考有些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反应比较慢,都是因为他们思考的时间较长。而其实像洋洋这种善于思考的孩子也是一种优势。

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发现孩子这种思考的优势,就像洋洋的妈妈过度的去打断孩子思考的时间,往往让孩子的这种优势逐渐变为劣势。孩子不能专注地思考,所以总是会出现马虎的行为,这都是因为他原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中途被别人打断,而让他忘记了最开始要做的事情。

3.父母过度的催促孩子,让孩子学会了放弃。

虽然有的孩子做事比较慢,但是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仍然有自己的节奏和态度。父母过度的催促,相当于在暗示孩子你现在做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之前遇到了一个孩子豆豆,他的妈妈带着豆豆来询问老师的时候,就说豆豆在家里几乎不怎么写作业,豆豆特别讨厌学习。但是在老师的印象中,豆豆在学校都是认真听讲,并且能够完成课堂上的内容的。怎么会回到家中就不爱学习了呢?通过和豆豆的交流之后,老师发现,原来由于豆豆思考的比较慢,所以在家中总是受到妈妈的催促。反复的催促让豆豆特别心烦,甚至只要他拿出了作业之后,父母就是过来催他赶紧写。这使他到最后便不在家中写作业了。不在家中写作业后就不存在家长对他催促写作业的情况,所以他就不会像曾经那么焦虑了。而结果也可想而知,豆豆的学习成绩在逐渐下降,他已经学会了放弃自己的作业。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父母反复的催促总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而同样的事情还不仅仅局限于在学习上。一些家长还会将这种烦躁的情绪放在孩子的生活当中。

父母的“催促”是孩子成长的最大阻碍,家长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1.理解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

一些父母之所以频繁的催促孩子,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他们也不认为孩子在认真的学习。所以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并没有了解孩子拖拉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这件事原本就是孩子自己去做的,所以他们存在自己的学习节奏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父母想要引导孩子,那么就要尊重孩子的行为。

2.调整自己的心态,辅助孩子学习。

与其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占主导地位,不如说是应该辅助孩子学习。毕竟在学校孩子是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听老师讲课,而逐渐的进行练习,将知识运用在题目里。而到家中孩子如果完全按照父母给定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就会打乱他自己的节奏。我们要在这些事情上相信孩子,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只要表现出相信孩子的态度,那么孩子才能更加自信的全力输出于自己的学习上。

3.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确实存在一些严重的拖延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些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也起到的是辅助作用,由孩子占主导,他来按照学校的功课内容来进行划分科目。而我们去帮助孩子将这些目标细分为每周的小目标节,每天的小任务。而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习惯,同时让孩子学会在原本的计划上随机应变的调整自己来随时掌控主动权。

与其不停的控制孩子的生活,不如孩子生活当中的辅助者,帮助孩子理清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完全让孩子去掌握自己的生活,才能够逐渐让他们学会独立。

------------------------------

作为您的育儿好帮手,【百草笑谈育儿】每天都会准备有趣、有料的育儿知识科普,为您分享最新鲜的育儿资讯,让您和您的孩子一起成长!期待您的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374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