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上映,迄今为止,豆瓣评分9.7,25年来,这部电影岿然不动的稳居豆瓣的高分榜首。
剧中人物安迪,青年银行家,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被判终身监禁,一眼望到头的生命,冰冷的生活,灰暗的绝望,却没有湮灭了他心中的希望。
高墙下的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却成就了安迪最大的救赎。
在最狭窄的牢房里,心中不灭的希望,给了安迪向往自由的力量,让他成为了一个自救且救人的自由之人,为自己赢得圆满人生。
虽然这一路走来很艰难,但是安迪的救赎之道却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点亮了心中的灯塔,让我们在深处黑暗的时候仍能看见希望,看清方向,不会迷路,不再迷失。
01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霍姆兹说:“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
初看这句话,觉得挺励志的,但是自己真正做起来却感觉困难重重,懒惰、懦怯、散漫无不分散着我的注意力,所以,时间一长,便觉得这句话或许只是鸡汤而已。
但当我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以后,才发现,这句话的可贵之处。
一个以监狱为背景的电影,没有女性,没有爱情,却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看到了救赎的真谛,成为了所有观众心中最有分量的励志片。
这是一群失去自由却又生活在“自由”中的人,而隔着两种不同自由的只有一座高大的围墙。
正如钱钟书曾经对婚姻的描写:“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
而肖申克监狱也是这种意义上的一种围城,更是一个缩小版的现实社会。
肥仔进入监狱后的第一个晚上,那些监狱的“老人”捉弄他,恐吓他监狱的生活有多么可怕而无望,肥仔开始变得懦怯、害怕。
熄灯的那一瞬间,肥仔心理最后的光明也被熄灭了,恐惧冲破了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开始拼命的向狱警大喊大闹。
被再三警告后,依旧没有一丝理智的哭叫,被狱警打得半死。
最后抬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肥仔本来可以在两三年后就出狱,重新获得自由,但是却被自己无法控制的懦怯心理给害死了。
能够囚禁一个人灵魂的并不是一个监狱或是一座围城,而是一个人对失去希望的恐惧和无措。
就像老布在刑满释放的时候会想着用“杀人”事件来换得继续待在监狱一样,在监狱中50年的生活,让他早已和这里的人、工作、生活融为了一体,在监狱的生活让他觉得自己对朋友是有用的,也有来自朋友的关心和温暖,这都是他活着的希望。
特罗耶波尔斯基曾说过:“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
老布觉得监狱的生活才是一种自由,而出狱后自由的工作,自由的行动这些都是没有温度的,让他适应不了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对这个自由的的环境怀着深深的恐惧之心,这样的恐惧让他觉得自由生活才是一种“监狱”,甚至夺走了他的生命。
安迪说:“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安迪身处监禁,却很快的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新环境,并且积极的去生活。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利用帮助冷酷和凶暴监狱队长海利获得免税额而为同事们赢得每人三瓶啤酒的福利。
就像瑞德说的那样:“坐在洒满阳光的屋顶上,喝着啤酒,感觉自己又像是一个自由人一样了。那虽然短暂却无比珍贵的自由的感受,是安迪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
在肖申克监狱,安迪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自由的人,监狱限制了安迪的身体自由,却无法控制他自由的思想。
正如沙甫慈伯利说的:“临着一切不平常的急难,只有勇敢和坚强才能拯救。”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心不禁,得自由!
02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电影中对“体制化”的描述很有趣: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里的“体制化”放大到我们社会中,也是一种“社会化”,在生活中,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无形的“社会化”打磨的不再有棱角,不再有个性,变得忙碌而平庸,失去了勇气和最初的希望。
就像在监狱里待了40年的瑞德,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在监狱中可以换些日用品和美女海报,但是也仅此而已。
而安迪是个例外。
安迪的妻子出轨,他愤怒的把自己灌醉,并准备去杀了妻子和情人,但在去的路上,他放弃了,他救赎了自己,没有踏上泯灭人性的不归路,并在后来检讨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虽然妻子不是自己杀害的,但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和妻子相处间接的杀害了妻子。
在监狱中,安迪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监狱长作和很多狱警处理财务苦难,给自己换来了不受别人欺负的环境,换得了一个轻松的图书管理员工作,甚至给同事们播放莫扎特的名曲《费加罗的婚礼》。
就像剧中描述的:“美妙的音乐声在整个肖申克监狱传播开来,牢狱里的犯人们循着歌声的来路,抬头凝望天空,那一刻,音乐穿透了体制的高墙,如同猛然间穿透乌云的阳光,照亮了所有人困顿灰暗的内心。”
瑞德这样描述安迪:“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安迪为了扩大图书馆让同事们不与社会脱节,每周一封的给州长写信申请资金,坚持了六年之久,最终为图书馆申请到了扩建图书馆的钱。
安迪为了帮助更多的狱友在出狱后能有一技之长便帮助他们考学历。
凭着自己的能力,安迪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肖申克监狱,让原本在高墙下暗无天日的地方有了些许光亮和希望。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真正的利他主义,由于同理心,许多人被驱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处于痛苦中的人,即使他们的帮助是无人知晓的,即使他们的心境不会受其影响,也称为英雄主义。
毫无疑问,安迪就是这样的英雄,他救赎了自己,也普渡了他人。
03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当汤米给安迪带来无罪证据的时候,安迪是激动的,也是兴奋的,终于可以迎接真正的自由生活了,但是监狱长因为想让安迪继续帮他作假账的一己之私杀害了汤米,彻底断了安迪重获自由的可能性。
安迪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显然,他选择了精彩的活下去。
安迪用假账让监狱长自食恶果,并且从自己坚持挖了20年的隧道中成功的逃脱,获得了自由,取走37万美元的黑钱,作为20年冤狱的补偿,在美丽的太平洋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将曾经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不如意和困苦的时候,与其消极怠工,把自己变成不喜欢的模样,不如努力奋起,勇敢的去追逐梦想,精彩的去过一生。
在剧中,瑞德差点也走了老布的路,他在出狱后有了自由的工作,自由的生活,却一点都不自由,不报告就尿不出来,不适应新的环境,甚至想怎样才能再次入狱过上早已习惯了的生活。
是安迪重新点燃了瑞德活着的希望。
瑞德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钱,回忆起两人曾对“芝华塔尼欧”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在沙滩边上开间小旅馆,买艘不值钱的旧船回来,将其翻新,载着客人们出海钓鱼。
瑞德终于突破了自我,在赴约的路上,他救赎了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和安迪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
在重重的苦难和坎坷面前,不屈的倔强和不灭的希望才能让人将生活过成华美的篇章。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有希望,坚定的走下去,前行的动力和源泉就不会干涸,一片空白的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生命就会变得厚重而精彩。
就像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说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3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