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朱元璋的狠决策出发,看古人怎么杜绝豆腐渣建筑

从朱元璋的狠决策出发,看古人怎么杜绝豆腐渣建筑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诗告诉人们人生短暂,做人要心胸开阔,永远向前面看。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万里长城修建的很好,都过了上千年了,长城还是依旧坚挺的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俨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名片。既然古代人修建的建筑质量都这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人是怎么修建各个工程的,当权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监督的。

我们先来说最熟悉的吧,就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都记录了朱元璋下的修建工程的决策。话说朱元璋打下天下,开创明朝的初期。天下因为长时间的战争,华夏大地满目疮痍,于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天下,开始了重新修建各种防御建筑。比如说修建各大城镇的城墙还有北方的长城,我们现在的万里长城保留的最好的就是明朝修建的长城。

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是南京,当时的南京因为是一个多雨的地方,且地势地下,利用传统的土石混合修建的建筑,经不起长期雨水的浸泡和冲刷。于是朱元璋就改用砖石结合的方式来修建建筑。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许多的砖,要修建可靠的建筑那么这个砖就必须经久耐用才行。

但是这时难题就出现了,修建这么多建筑需要很多的砖,光靠南京的生产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就必须要用外地烧制的砖土。外地人因为砖是外地使用,于是在烧砖时就会偷工减料来赚取更多的钱。朱元璋是一个很强硬坚决的皇帝,于是他就下了一个比较狠的决策,下令全国各府州县的官员,各个基层负责修建的负责人还有造砖人都要在修建建筑的砖土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如果后面发现了不合格的砖土,或者是修建的建筑遇到倒塌等事故,朱元璋就借着砖土上记着的名字来追责,到时候该负责人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你不说朱元璋的这个决策还挺管用的,现在屹立在南京的中华门就是一个代表,这个城门修了整整的21年。现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

除了朱元璋的这个决策外,其实更早之前的很多当权者和普通百姓就想了很多方法来杜绝下面的人修建豆腐渣工程。一般都有下面的几种方法:

1. 已经修建好了的墙体,验收人在验收时要求要用长矛去扎墙体,验收人用尽全力,只要把长矛扎进墙体的长度超过一尺,那么修建墙体的人就会被下令杀死。如果验收人存心包庇,后面被发现后验收人也会被杀头。

2. 用钦定的监察使和太监到下面去监督修建,如果后面建筑出现问题,当时钦定监督的监察使和太监便会被追究责任,所以他们肯定会对建筑的修建进行严格监督。

3. 用钱来填平,上面把优厚的工钱支付给下面修建的人。如果建筑修建完成后,墙体之间有很明显的缝隙,那么上面的人就会要求修建的人用支付的铜钱来填平缝隙。修建的人当然会算账,肯定知道铜钱比石土贵,所以就不会偷工减料了。

古代人利用自己的智慧,用制度来约束人性,对建筑的修建进行了严格的监督。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付出,现在的中华大地上才有了这么多雄壮威严的古代建筑。这些古建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背后都藏有一个个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325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