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后宝宝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这个时期也正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虽然幼儿园有锻炼动手能力的课程,但是毕竟教学时间有限,重要的还是日常习惯养成。
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大都是这几点:
1、环境使然。以前的成长环境更开放,更自由,随便一块泥巴,一根树枝,都可以开心得玩半天,可以动手玩的“玩具”也比较多,而现在城市化的生活,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太小,孩子们的玩具更多是电子产品、机械玩具,可以自由拆卸的玩具少之又少。
2、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父母没耐心去引导,没太多时间和经历陪孩子一起尝试和探索,认为教孩子这些,还不如自己做来得痛快,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所以就包办了熊孩子的一切。时间长了,孩子认为大人帮他们做这些事都是理所应当。
3、父母不信任孩子。父母的态度,让孩子失去了尝试的念头和动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动手做事的自信心。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是天生的,最主要还是后天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呢?
一、不同年龄段,借助操作性强的玩具器材,培养动手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不仅是孩子们的快乐玩伴,也是启蒙老师。想要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父母不妨尽可能给孩子创作能让他们动手的机会,比如借助操作型的玩具,橡皮泥、仿真玩具、过家家玩具等等,让他们动动小手就能玩起来。
二、根据男孩女孩不同的兴趣爱好,提高动手兴趣;
男孩和女孩的兴趣点各不相同,男孩子喜欢动,女孩喜欢静,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动画片就是最好的证明,父母也可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办法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三、营造动手的场景,让孩子去尝试;
聪明的家长懂得放手,喜欢大手包办的家长,只会让孩子失去自己动手的乐趣,导致他们没有独立意识,过度依赖父母,以至于以后在学校生活中、工作中,都只会依赖家人,生活自理能力弱,不能很好适应社会。
从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重要性,父母不妨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第一,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
3岁锻炼孩子自己穿衣、穿鞋,4岁就可以培养他们自己洗袜子,洗脸、收拾小书包,收纳自己的玩具,整理房间等等;
第二: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妈妈也可以引导他们帮忙扫地、擦桌子、刷碗、晾晒衣服、去超市选商品等等,自己再旁边做好指导工作就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3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