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欠214万破产可以只还3万2?“个人破产”难推广,判断是否逃避债务不容易

欠214万破产可以只还3万2?“个人破产”难推广,判断是否逃避债务不容易

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在温州审结

10月9日上午,浙江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平阳县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平阳法院办结的温州某破产企业股东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一案。

“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是最高法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后,首例具备个人破产实质功能和相当程序的个人债务清理案件。期待以此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提供司法实践基础。”温州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卫国9日表示。

图自 上海热线

214万债务只需还3.2万

据介绍,蔡某系温州某破产企业股东,经生效裁判文书认定其应对该破产企业214万余元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经调查,蔡某名下的财产,仅在其现职的瑞安市某机械有限公司持有1%的股权(实际出资额5800元),另有一辆已报废的摩托车及零星存款。此外,蔡某从该公司每月收入约4000元,其配偶胡某某每月收入约4000元。蔡某长期患有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医疗费用花销巨大,且其孩子正就读于某大学,家庭长期入不敷出,确无能力清偿巨额债务。

图自 上海热线

平阳法院副院长张美权介绍,该院于2019年8月12日裁定受理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一案,立案后指定温州诚达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管理人对外发布债权申报公告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告后,9月24日平阳法院主持召开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参与表决的债权人共4名。蔡某以宣读《无不诚信行为承诺书》的方式郑重承诺,除管理人已查明的财产情况外,无其他财产;若有不诚信行为,愿意承担法律后果,若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最终蔡某提出按1.5%的清偿比例即3.2万余元,在18个月内一次性清偿的方案。同时,蔡某承诺,该方案履行完毕之日起六年内,若其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元,超过部分的50%将用于清偿全体债权人未受清偿的债务。


图自 上海热线

在上述债权人会议上,债权人一方在充分了解债务人经济状况和确认债务人诚信的前提下,经表决通过上述债务集中清理方案,同意为债务人保留必要的生活费和医疗费,自愿放弃对其剩余债务的追偿权,并同意债务人可以自清理方案履行完毕之日起满3年后,恢复其个人信用。同时明确,自清理方案全部履行完毕之日起六年内,若发现债务人未申报的重大财产,或者存在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或者其他逃废债行为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恢复按照原债务额进行清偿。

9月27日,平阳法院签发对蔡某的行为限制令,并终结对蔡某在本次清理所涉案件中的执行,该案顺利办结。

图自 上海热线

本文图片“温州法院”微信公众号

陈卫国表示,温州法院先行先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以债务人诚实信用、债权人公平受偿和管理人勤勉履职为基础,促成债务人取得债权人的谅解并“重获新生”,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励万众创业以及完善法院执行退出机制提供了新的路径。

据了解,温州市全国率先开展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是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重要试点。9月5日,温州中院发布全国首个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府院联席会议纪要。9月11日,温州中院联合市金融办通报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相关情况,公布温州中院《关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实施意见》。自全面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以来,温州法院系统已对经过筛选的19件具体案件启动清理程序。

”个人破产“实质性推广难在哪儿?

214万元的债务,只要清偿3.2万元就行了,记者10月10日获悉,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已经办结。

不过记者当日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只有完善信用体系,建立成熟的个人财务申报制,明确个人破产的终身影响等问题,这一案例才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这虽然是全国首例,但也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孤例,应该说推广价值不是很大。”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京健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序中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序中分析,蔡某所占股权比例极低,债务纠纷总额不是很大,债权人也对其实际生活困难表示理解和同情,这其实才是这一判决产生的重要原因。

“按照我国现行规定,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个人则要承担无限责任,债务会涉及到其家庭其他成员,这也是我国只有企业破产制度,而至今没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重要原因。”周序中说。

据周序中介绍,美国和欧洲的不少国家都有个人破产制度,但这些发达国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前提是拥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一旦破产,在其信贷体系中都将面临无法再使用信用卡,难于找到正式工作等难题,这对其终生的生存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国外申请个人破产者其实很少。

周序中表示,对比来看,我国居民普遍拥有储蓄习惯,并非没有信用卡就难以生存,个人难于查实的现金储备,以及房产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等问题,都使得法院等部门难于判断个人是否真的需要破产,还是欲借破产之名逃避债务。

而我国尚未完全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惩戒机制,也是国家迟迟没有对个人破产轻易立法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即便最高法公布的判例也只有参照意义,而不会成为各地法院判决的全部依据,因此这次全国首例“个人破产”案,其实对于其他法院的指导意义并不大。

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朱金元律师也向记者介绍,如果全国人大不就个人破产问题展开立法,恐怕至少数年之内都很难看到更多的个人破产判决。

在朱金元看来,只有建立起可信社会,通过个税自行申报等实现成熟的个人财务申报制,让个人不会因破产而获得“躲债”等好处,有关部门也可以简单清晰的查到破产申请者的全部财产,有了这一系列前提条件,届时个人破产制度才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

综合:上海热线、北京日报客户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1831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