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为长期被父母批评最终患上了抑郁症。原本这个孩子还是比较优秀的,只是因为一次期末考试失利,父母就将所有的过错都怪罪于他的身上。孩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又不太喜欢辩解,因此这一次的斥责让他的心灵承受了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平平无奇,父母也对他的责骂声越来越强烈,最终孩子因为无法忍受,变成了一个不愿意改变,一味的选择妥协的普通人,而且负面情绪也变得严重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都会不停的责罚,一旦责罚的次数变得多了,就很有可能形成“习惯性无助”,就如同这位男孩一样,他已经不想继续奋斗了,因为他已经开始接受这样平庸的生活方式了。
什么是“习惯性无助”,是什么原因让无助变成习惯性
所谓习惯性无助,只是因为在遇到失败之后开始渐渐地接受了这一切,他们的心里往往是这样想的:“反正已经这样了,无所谓了。”因此,习惯性无助一旦产生将会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那么孩子的习惯性无助都是怎样产生呢?
长期受到打击
每个孩子都存在“好问期”,这足以以表明探索新鲜事物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对任何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都很好奇,然而,尽管这种心态很普遍,但是却很脆弱。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会犯很多错误。如果我们选择这个时候责骂、嘲笑和讽刺孩子,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并开始慢慢害怕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的孩子会显得很不安全,他们不敢独立面对新事物,心理素质相对较弱,难以接受重担。
总被被父母拿出来比较
“人们能做好它,为什么你不能?”父母特别喜欢说这种话,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他们总是习惯性打击孩子。除非能够超越所有人,不然就是失败。可是第一真的那么容易做到吗?
如果孩子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内心会有一种冲动:“既然不管我做得好不好,遇到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呢?”父母的本意往往让孩子无法理解,孩子也不愿意理解。他们只知道不被表扬等同于不认可。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孩子出现了“习惯性无助”的症状,“习惯性无助”绝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
“习惯性无助”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会让身边的人造成哪些间接伤害
蒙混过关,愿意维持现状
“如果你不能抗拒现实,那就服从现实。”这是这些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早就习惯了自己的无能,他们认为努力是没什么用的,还不如好好休息一下。虽然不会有成就,但至少不会面临失败,况且也不会浪费时间。
性格软弱,容易自卑
每个与“习得性无助”相关的孩子实际上都是可怜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有一部分并不美
好,甚至还很残酷。在这种打击下,孩子过早的意识到绝望和无助,他们会本能的关闭自己的心,不敢与外界环境接触太多。
孩子造成“习惯性无助”是从哪几个阶段开始的
幼儿期
幼儿期的孩子是最容易经历无助的,因为这段时间的孩子刚刚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的确会说出一些幼稚的话,常常被成年人当做是童言无忌。可有的父母却很喜欢嘲笑孩子的想法,以至于让孩子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尊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不爱表露自己的想法,很无助。
少年期
少年期间的孩子往往也是悲哀的,尤其是当犯了错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只会一味的惩罚他们,侮辱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斗志会越来越消沉,甚至今后都不想要继续努力了。
所以千万不要指责孩子,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灵脆弱的孩子来说,我们的指责很容易让他们引发“习惯性无助”。那么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够改变孩子的无助呢?
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习惯性无助或者预防
给孩子信心
“自信”虽然看似虚无,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却占据着不寻常的位置。研究表明,5至11岁的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能对孩子抱有“我认为你一定可以”的态度的话,孩子就不会懒惰和松懈,而且会因为责任感自发的努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变成这样。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尝试他想做的事情。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不要责备甚至打骂孩子。相反,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如果条件允许,陪孩子再做一次,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建立信心。
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
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心中总会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问题的关键。父母只有一个目标,让他们的孩子知道障碍是可以克服的。
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是对父母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次相当大的考验。对于平时非常严格的父母来说,这很难做到。因为孩子们不敢告诉父母真相,也不敢隐瞒任何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找一个跟孩子关系好的人,把事情给问清楚。
总结:在弄清楚原因后,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如果父母想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试着让孩子正视困难,并清楚的表明不会惩罚孩子。但如果做对了,就给予奖励,一定要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要小看习惯性无助,我们一定要在一时间解决孩子的无助心理。
今日话题互动: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无助,你会选择用怎样的办法解决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1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