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跟左宗棠收复新疆,唯一留下照片的普通士兵,为何至今被人痛骂?

跟左宗棠收复新疆,唯一留下照片的普通士兵,为何至今被人痛骂?

这个普通士兵的知名度很高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我国近代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1878年1月宣布收复新疆,把人生功业写在蓝天大地,140多年来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收复新疆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左宗棠麾下8万普通士兵中,仅有一个普通士兵留下了姓名和照片。

左宗棠把人生功业写在辽阔大地

我们能够看到的这张照片,是这个士兵退伍之后拍摄的。现在看来,他的身材并不高大,没有伟仪的丰貌,淳朴和善的气息溢于画面。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他遭到裁汰,从此浪迹甘肃西部,成为一名虔诚的道士。所有热爱敦煌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所有游历过敦煌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

左宗棠

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个话题人物。有的人尊重他,但更多的人痛骂他,功罪杂呈集于他一人之身。譬如,余秋雨的笔下,他是一个著名的小丑。时移世易,不论怎么说,这个退役的清朝士兵,至今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很高。

敦煌道士王圆箓

王圆禄曾在左宗棠麾下当兵

这人正是大名赫赫的敦煌道士王圆箓!

1875年正月,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进驻甘肃西部的肃州,准备领导西征大军收复新疆大计。彼时,左宗棠的西征大军中,作战部队和保障部队的总兵力达到8万人。这一年,25岁的湖北麻城人王圆箓来到了肃州,参军入伍,当兵吃粮。当时的甘肃肃州,即今天的甘肃酒泉,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本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坐镇酒泉,设置行营。王圆箓所在部队,是肃州巡防营。

肃州嘉峪关

那么,王圆箓有没有直接参加收复新疆的战役?王圆箓墓志铭说,他年轻时“历尽魔劫,恢心名利”。学者考证说,王圆箓投军后,在肃州巡防营当兵,并且有过去新疆游历的经历。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王圆箓身在军旅的更多信息。是否直接进疆参加平定阿古柏的侵略,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是,左宗棠坐镇肃州时,王圆箓正是其麾下一兵。

左宗棠在肃州的兵营

王圆箓有没有直接参加收复新疆的战役,并不重要。无论怎么说,左宗棠剑指天山之际,恢复固有疆土时,普通士兵王圆箓枕戈肃州,亦是豪情壮举,可歌可风。有趣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8万士兵中,只有他一个人同时留下照片和姓名。

莫高窟

风儿从道士塔的边上刮过去

王圆箓在肃州投军之时,一些道士喜欢在兵营里活动。身在军旅的王圆箓,此时皈依了道教。1878年,左宗棠宣布收复新疆。两年之后,清政府为缩减军饷,对士兵进行大量裁汰。士兵王圆箓,此时已过而立之年,成为裁汰对象。退伍之后,身份很快转变为王道士。

敦煌莫高窟壁画

晚清时节,肃州道士热衷把没有僧侣的佛教石窟寺,改造成道观,王道士也不例外。19世纪末期,王道士来到敦煌莫高窟,居住在下寺所属的第344窟中。1900年6月22日,在改造石窟过程中,他居然发现了藏经洞。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位置

王圆箓把一些佛经的卷子送给路过的士绅和官员,换些钱以便营建太清宫,修葺千佛洞,植些树造些林。王道士的这些努力,被写进了墓志铭。而王道士的这种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盗卖文物。

斯坦因是第一个介入莫高窟的外国人

甘肃学政叶昌炽、直隶总督端方,是敦煌经卷的早期持有者。他俩人都是金石学家,都是收藏的行家,遗憾的是都没有询问过这些经卷的出处。王道士等来的,是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以及日本、德国和俄国的考察队……

敦煌莫高窟中的珍品

结语:1931年农历4月,王道士去世,享年81岁。彼时,敦煌已成为世界的敦煌。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今天,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的道士塔仍矗立在旷野中,漠风吹过,碑文已看不清楚。道士塔,绝不是我们凭吊的对象,那是敦煌辉煌文化的耻辱柱,更是一个大大的警示号。(文/樊前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010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