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古代帝王陵墓之中,秦始皇陵可谓是犹抱琵琶的美人,让无数考古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每灭掉一个国家都会命人将奇珍异宝运回秦国,当时的咸阳几乎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财富。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开始修建皇陵,挖地几百米,修建了恢弘气派的地下宫殿,在其死后,更是有无数的珍宝陪葬。
诡异石榴树确定入口
为了探寻秦始皇陵的真正位置,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界已经组织了许多次的挖掘,但是每次发现甚少。直到2006年,考古队利用先进的遥感探测技术,终于确定了秦始皇陵的真正位置,并且利用电脑技术将其重现。
根据电脑模拟的结果来看,秦陵地宫长宽大约各有145米,呈现矩形状,并且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完全没有一丝毁坏的样子,这让所有的考古学家惊叹不已。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寒冬腊月的时节里,竟然在皇陵上还有一颗石榴树傲然生长,而正是这颗石榴树让考古学家确定了地宫入口的位置。
由于地宫填埋和入口空气的影响,使得石榴树下的土壤结构和水分产生了变化,从而使其能在寒冬生长。
传国玉玺神秘消失
秦虽存在短暂的15年就灭亡了,但它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西汉早期,“汉承秦制”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在出土的汉代玉器中找到答案。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现存一件西汉“皇后之玺”,高2厘米,宽2.8厘米,以和田白玉制成,温润晶莹,光泽柔和。玉玺钮作浮雕螭虎形,玺体为四方体,侧面阴刻勾连云纹,玺文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
这方“皇后之玺”出土于陕西咸阳韩家湾村狼家沟。狼家沟是渭河北面塬上的一条冲积沟,周围有一些汉陵的陪葬墓和俑坑。夏季每遇大雨时,北边地势高的雨水便汇集到沟中,形成湍流。当地村民经常在沟中见到汉代陶器碎片和陶俑残块。1968年冬季的一天早晨,陕西咸阳韩家湾村的12岁的小学生孔忠良,经过村旁的狼家沟时,发现荒草中有一件小玉器,上面伏一只兽,下面隐约可见刻的字。
孔忠良并不认识上面刻的字,但觉得小兽雕刻得挺可爱,就把它带回了家。他父亲孔祥发有一些文物知识,认为这是一颗古代印章,决定亲自去西安请教文物专家。
孔祥发来到了西安碑林。那时陕西省博物馆还在碑林,当博物馆的专家仔细端详这颗玉印后,认出了上面刻的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断定这是一件罕见汉代皇室遗物,并动员孔祥发将它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则给他20元钱作为奖励。
目前学术界认为此玺应该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玺印,也应该是传国玉玺样式的翻版。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传闻,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乾隆三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进贡所谓“传国玉玺”一方,玉色黝黑,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隆一看便知是“前代好事者仿刻”,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视作玩好旧器,收入宫中。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直至民国十三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中国人的爱玉文化
虽然传国玉玺找不到了,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早在秦朝就如此珍爱玉石,其实,中国人的玉文化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先秦时期先贤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人思想的基础。中国人对玉的痴迷,也同样源自先贤们对玉器品性的肯定,这些观点主要产生在玉器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民玉时期,而中国玉器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神玉时期。
这个阶段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祭祀,那个时期应该是早期的部落人类时期,全世界古老民族都有相似的时期。因为人类对于自然的畏惧,相信世界上是有神灵存在的!
而玉器作为人类和神灵沟通的媒介,所以极为重视,一般由部落的大祭师来负责祭祀玉器。祭祀的方法有很多,用食物、牲畜、甚至活人,不少的古老民族都曾经有过用活人祭祀玉器的行为,这是典型的神权统治时期的行为表现,这个阶段我们称为神玉时期。
第二阶段:王玉时期。
这个阶段的记载在中国比较的突出,时间是从部落制度转化为封建制度开始。这一阶段的统治者们为了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尤其是华夏民族推行的一系列制度,目的是让王权凌驾于神权之上。这个时候用玉作为一种工具,制成各种礼器,祈祷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比如玉璧祭天,玉琮祭地,圭璋特达等等。
王玉时期玉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区分阶层,用玉这种独一无二的材料来把人的地位级别高低给区分出来。值得一说的是王玉时期的玉是有很高地位的,表示这个国家的人才以及上天认可的统治者才有可能得到美玉,比如著名的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去换都换不着,之后还延伸到可以作为玉玺、兵符等等。玉是石头里的王者,玉字和王字只差一点,玉也被称为是王的专用配饰。王玉时期的特点就是玉的主要作用是区分人的地位等级,是用来彰显统治者权威的一种工具。
第三阶段:民玉时期。
这个阶段出现得很早,一直到我们现在都是民玉时期。民玉时期的出现稍微比王玉时期晚一点,具体晚多少不明确,因为上行下效,皇帝都喜欢的东西,民间肯定也喜欢的嘛。而在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比如孔夫子、荀子、老子等等,这些古代先贤都将玉作为一种极为珍惜的宝物,希望人能像玉一样有温润、正义、坚韧、聪明和诚信的品质。于是各种阶层都开始佩戴玉器,希望自己有玉一般的品德,这一阶段也正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玉器到了今天虽然喜欢的人很多,但是已经很少有人懂玉的珍贵之处了。都觉得玉器仅仅是想宝石之类的一种饰品,其实真的很可悲。玉在中华文明历史中有着那么重要的地位,现在买玉却很少有人是为了文化而购买。都是为了保值、升值、漂亮、炫耀。却忘了玉器真正的精髓恰恰不是这些。
现在玉器的地位从古代那么高的位置,变成了今天仅仅是的一种饰品的地位。这与丢失的中华文化有关系。我们需要更多人关注我们民族玉文化,关注我们先人的智慧。
翡翠玉石资源枯竭
而在翡翠资源越来越少的今天,翡翠玉石变得更加珍贵,价格越发高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9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