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的教育一直都让父母焦虑,可你不知道焦虑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孩子的教育一直都让父母焦虑,可你不知道焦虑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相信每位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不过有些家长比较积极,而有些家长则是有些“傲娇”,也就是表面对孩子的成绩风轻云淡,然而内心十分焦虑,每次考试都比孩子还紧张。

作为家长,第一次见到孩子班主任的时候,竟然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开小差,自认为比较开明的我,听到这件事也有些许茫然,我并没有太多管教孩子,相信他能够自律,然而在这一刻,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大多数家长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心态:

见到其他孩子学习专业知识,自己就会害怕孩子被超越?

这种害怕也让家长失去了本性,而且大部分家长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受到夸赞,他会觉得很骄傲,但受到批评,家长就会非常紧张,甚至会对孩子的教育重新规划,并且严格施教,如果孩子的情绪失控了,家长也会顾虑,孩子是不是不想努力了。

家长的内心更像是在玩蹊跷板,他们也在试图寻找一个标准的答案,希望能更好的掌握教育孩子的完美方法。这些问题也萦绕父母脑海,也成了他们最焦虑的话题。

曾经有位家长也这样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就必须先撤下QQ,封掉微博,删除微信,张贴微信,接受电脑,没收手机,打碎iPad,切断WiFi,切断网线,让人无聊,然后静静地坐着,冥想,读书,变得聪明和优雅,等待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然而大部分家长既想要让孩子变优秀,又担心她承受太多的压力,甚至会跟夫妻在教育方式上有不同的意见,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科学的方法呢?

一、

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着亲子沟通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你经常关注教育问题,你会发现很多教育思想是矛盾的,甚至是相反的,为此,BBC的纪录片也走访了6个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

第一个是严格的育儿方式。他们的家庭对孩子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他们犯下了什么惩罚都有严格的规定。两个孩子都很听话,但家庭气氛总是让人很难完全放松。

第二个是过度满足。这位单身母亲想给她的孩子最好生活,把她对孩子的爱转化为物质满足。她的孩子们的玩具堆积如山,但她的满意度很低,她的情绪经常歇斯底里。

第三个是过度保护类型。母亲们经常担心她们孩子的安全,所以也不愿孩子出去玩。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们对生活充满了各种恐惧和焦虑,而不是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个是免费育儿方式。母亲是一位职业作家。孩子们在家中接受知识教育和生活教育,自由玩耍。孩子们很开心。但是,由于缺乏社会认可的学历证书,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

第五个是竞争性育儿。母亲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精英,她也为她的孩子复制了她的精英教育。她认为孩子出生后,他们的竞争就开始了,所以她宁愿失去一点孩子童年的快乐,以换取她未来的成功。

第六个是对抗性育儿。母亲的教养很严格,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完全无法沟通和相互不信任,导致需要外部干预与和解。

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与照料者的职业、性格和认知都有关系,所以教育方式到底哪一种才是最好的,可能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标准答案,所以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那才是关键,但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那就是照顾者的能力,他们是否愿意反省自己,承认错误,并且进行改善。

二、

人无完人,在育儿方面,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反省,敢于对错误诚实坦率,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正是如此,家长应当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适度的平衡点。

而且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完美的人,即便父母也会犯错,所以孩子们表现出的反抗往往来自他们父母的不合理行为,但如果父母敢于接受错误,并且主动承认错误,也许就能跟孩子拉近距离。

前不久,一位特殊的母女在参加高考时也走红网络。

相信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人人皆知的名人,于是这位妈妈就想要让孩子成为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并且强迫她报考艺校,但孩子只想要成为一名女飞行员,她觉得那才是她最向往的地方,于是母女两个人也僵持了起来,在准备高考的时候,女儿突然跑到楼顶准备轻生,而妈妈见到这个场面也吓得晕倒在地,在送往医院时,女儿很自责自己的行为,而妈妈也放弃了让女儿成为大明星的想法,两个人冰释前嫌。打破僵局的唯一方法就是敞开心扉去爱,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对方的愿望。

但是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殴打,强行孩子去做自己想要他做的事情,孩子会像是傀儡。

但,良好的教育,应该是用爱来及时弥补和治愈孩子的创伤。

三、

上世纪的哲学家也指出,人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无知的错误”,第二类是“不称职的错误”。

孩子们实际上是成年人的影子,他的行为是在反射父母的行为,为了避免无知,父母需要时不时地学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错,父母更应该去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

为人父母总是徘徊在忧虑和焦虑之中。这种焦虑本身也是一种反省,所以不要害怕焦虑,但同时也不要太焦虑。教育孩子并非是刻意的,而是顺其自然,顺藤摸瓜的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不是每个家庭的育儿方式都能用在自己家庭里,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策。在实施这些对策时,父母也应当铭记,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还是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912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