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父母都必须要做的功课。
1
记得前段时间《我家那闺女》播放正热的时候,袁姗姗被顶上了热搜。原因是朋友来她家中做客,却意外发现袁姗姗的家乱得简直叹为观止。
俞灏明说:“我一个男生都不会这样。”
维嘉说:“这是杂物间吧。”
面对大家的笑话,一直标榜“独居惯了”、“收拾太整齐我找不到东西”的袁姗姗也满脸的不好意思听着大家的吐槽。
生活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看似潇洒不拘小节,其实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甚至还会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
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正如我们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教育的好不好,从他的生活习惯就能看出来。
2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颁奖典礼上,有记者问到:
“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卡皮察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记者很吃惊,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卡皮察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对他来说,幼儿园老师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好习惯从小养成,便能根深蒂固,带人往成功的路上前进。好习惯也是在人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改变命运最厉害的武器。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受益终身。尤其孩童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生,一个坏习惯则能伤害孩子一辈子。
习惯的好坏也是检验一个孩子和一对父母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3岁是语言期,6岁是性格期,12岁是性格断奶期,16岁是教育性格可塑期。16岁以后性格形成较难以改变。
所以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需要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 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 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教育的本质的意义就是培养习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各种习惯会的形成必将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挥巨大影响。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指示灯”,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不断引导和鼓励,带着孩子认识和形成好习惯,长大后享受习惯带给他享受一生的宝贵财富。
3
学习以下的六个步骤,可以协助各位父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激发动机
激发动机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对于希望养成的习惯产生兴趣甚至志向,使其确信:我需要!我喜欢!我能行!
2.明确规范
明确规范就是引导孩子了解某个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标准。
3.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就是运用榜样和偶像的模范行为激励孩子养成好习惯,其中首先是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表率,二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榜样和偶像。
4.持久坚持
持久坚持就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将良好行为坚持坚持再坚持,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直至养成良好习惯。
5.及时评估
及时评估就是每一天都检查评价孩子习惯养成的情况,引导其发现自己的进步,排除各种干扰,将良好行为坚持下去。
6.形成环境
形成环境是为了支持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而优化相关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
来说综合素质想要告诉父母们:我们在教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身也要做好榜样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从好习惯中体会到自律、坚持等美好品质带给他的积极影响和乐趣。
希望各位父母谨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8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