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位妈妈发现,她的孩子已经6岁了,而她和孩子也已经了4年的阅读,但是这位妈妈发现,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一个字,而且有些书只是看一遍就不想看了,这位妈妈很困惑,到底要不要再给孩子买书了?
我不是专家,之所以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是结合自己近几年看过的一些书,以及多年亲子阅读的经历,以一位妈妈的身份,写写我的一些思考,也可能只适合自家娃,大家谨慎参考。我觉得这里面包含这样几个困惑:
- 亲子阅读要不要识字?
- 只阅读不识字怎么办?
- 买来的书不看怎么办?
- 孩子只喜欢看某一种类型的书怎么办?
- 书太多了究竟好不好?
这些或许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亲子阅读要不要识字,不识字怎么办?
这个我想是很多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如今看到一些牛娃,3岁就认识1000字,而自己孩子5岁了,天天亲子阅读,也没认识一个字时,心就慌了。
于是,便会心生疑虑,亲子阅读要不要继续,阅读时要不要指读,要不要赶快让孩子识字?
这个问题有什么标准答案吗,没有,教育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不同,每个家长养育孩子的目标也不同。
要不要指读?看孩子的意愿,孩子主动想认识字,就指给他看;指读时挡着图了,孩子不乐意了,就去看图。
要不要赶快让孩子识字?要看孩子所处的阶段,零基础上小学是不提倡的,在入学前半年或一年,还是要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些字的,但如果是2岁或3岁,还是不要过于心急吧。
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不乏有对字天生敏感的孩子,他们跟着大人读书,读着读着就自然认识了很多字,很快就能自己阅读了。
然而,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是更喜欢看图的,不会刻意关注文字,比如这位提问的妈妈和我家小凯,都属于这一类。
但小凯虽然对字的关注不多,可他的观察能力特别好,能够通过看图理解意思,尤其是在阅读绘本时总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反而给了我很多惊喜。
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当他认识了很多字以后,便觉得看字更方便,不愿意也顾不上再去看图了,成年人的阅读不就是这样吗?
当然,提前识字多,上学后会更加轻松,但我不希望为了一时的轻松,而丢弃孩子欣赏图片之美的机会,我宁可让他慢点识字,绘本中的创意和艺术感,是识字无法替代的。
然而,这是不是就是说,干脆一点也不教孩子识字呢?当然也不是,教育不能走极端。但这件事可以慢慢来,晚一点也不怕,比如进入幼小衔接的孩子,可以逐渐加入识字,利用字卡或阅读小短文来识字,或者在亲子阅读中每天让孩子认识两个字。
孩子的识字是很自然的过程,长期亲子阅读的孩子,由于书中都是既有图又有字,他们会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文字的好奇,同时当孩子上学后,有这样的环境,也会在老师和同学们互动中认识很多的字。
识字是早晚的,可错过了故事和看图,就太可惜了。
亲子阅读,识字不是目的,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远远比识字更重要。
正如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最后,我想以史斯兰克·吉利兰的一段话结束今天这篇文章: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如果你问我,亲子阅读要继续到什么时候,我会说,只要他还想让我读,我就会一直给他读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79707.html